公元349年11月,后赵国主石遵召集四个兄弟入宫,与郑太后秘密商议:“冉闵有不臣之心,我想杀掉他,你们觉得如何?” 石鉴是个好演员,第一个拍手叫好:“早就该杀了!”石苞、石琨、石昭等人纷纷附和。 石遵很欣慰,觉得还是自家兄弟靠得住。 郑太后却发表了不同意见:“当初在李城起兵的时候,如果没有冉闵,你怎么会有今天?他是有点居功自傲,应该对他宽容点,怎么能说杀就杀呢!” 关键时刻的意见不统一,往往会坏事。在众人犹豫不决的时候,石鉴找了个借口出了会议室,派心腹杨环火速通知冉闵,让他早做防备。 冉闵收到消息后,迅速采取了行动,他派遣将军苏彦和周成率三千甲士前往南台把石遵抓了起来。 在权力的游戏里,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冉闵在琨华殿,命人将石遵及其太子石衍、郑太后、张后等人全部杀掉了。 于是,石鉴在冉闵的支持下,当上了后赵皇帝,但他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不甘心做个傀儡,为了坐稳皇位,他决定除掉冉闵。 石鉴派乐平王石苞、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搞突然袭击,在夜里攻打冉闵的琨华殿。 没想到,行动失败了。石鉴很害怕冉闵的报复,为了洗脱嫌疑,他装作若无其事,当夜就在西中华门杀掉了石苞、李松和张才,手段不可谓不狠辣。 石鉴并不是孤军奋战,他还有很多盟友。冉闵废杀国主石遵的行径,激起了国内诸多势力的反对。 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率领三千羯族士兵埋伏在宫里一个叫胡天的地方,准备一举击杀冉闵及其助手李农。 当时,石鉴正在中台,孙伏都想要挟持他一起攻打冉闵。石鉴不愿意以身犯险,说道:“你是朝廷的功臣,好好为朕出力,事成之后重重有赏。” 在石鉴的激励下,孙伏都领兵攻打冉闵和李农,结果无功而返,屯驻在凤阳门。 此时的冉闵,怒火中烧,率领几千甲士捣毁了金明门,冲向中台。石鉴非常害怕,但是他的反应很快,连忙打开殿门,迎接冉闵。 “造反的是孙伏都,你们应该尽快去把他抓起来。”石鉴有些底气不足的说道。 石鉴的小把戏,自然逃不过冉闵的眼睛,但此时还不是杀他的时候。于是,冉闵和李农前去凤阳门攻打孙伏都。 在绝对的战力面前,孙伏都等一大批人被斩杀。从凤阳门到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宛如人间炼狱。 杀红了眼的冉闵,对外发布告令:六夷之人,胆敢拿起武器的,一律斩首。 冉闵派尚书王简、少府王郁带兵把石鉴看押在御龙观,同时他再次颁布告令:近日,叛贼孙伏都、刘铢等人已全部伏法。从今天开始,凡是和我同心的人留下,不同心者想去哪里悉听尊便,城门会为你们敞开。 被羯族人欺压已久的汉人,终于等到了扬眉吐气的一天,他们纷纷涌入城内;而城里的胡人如丧家之犬,争相逃离。 冉闵深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颁布了最有杀伤力的告令:“凡是斩掉一个胡人的脑袋并送到凤阳门的汉人,文官连升三级,武官全部晋升为牙门将。” 告令颁发以后,一日之内,被斩杀的胡人多达数万。 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冉闵亲自率领汉人诛杀胡人,不论贵贱、男女、老少,全都斩首,被杀掉的胡人累计多达二十多万,尸体全部堆在城外,成为了野狗豺狼的食物。 在这场杀胡运动中,很多长着高鼻梁、大胡子的汉人,成了刀下冤魂。 公元350年正月,冉闵为了消除石氏的痕迹,改国号为卫,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青龙。 俗话说,物极必反。在那个胡汉共处的年代,冉闵的杀胡令虽然赢得了汉人的拥戴,但是他却得不到朝中王公贵族的支持。他们纷纷逃到外地,举起讨伐冉闵、恢复后赵的大旗。 汝阴王石琨带着张举、王朗,率领七万大军攻打邺城。冉闵亲自率领一千多骑兵和他们在城北交战。冉闵手持双刃矛,策马冲击石琨的大军,所向披靡,斩首三千多级,石琨大败而逃。 同年二月,冉闵和李农帅铁骑三万,前往石渎讨伐张贺度。 石鉴秘密派遣宦官给抚军将军张沈等人送信,让他们乘着冉闵率兵外出的机会,乘虚而入,偷袭邺城。 送信的宦官却把消息告诉了冉闵。冉闵火速回京,废黜国主石鉴,并把它杀掉,一同被杀的还有石虎的二十八个子孙。至此,石氏家族灭迹。 司徒申钟等人向冉闵进献尊号,冉闵表示自己身为汉人,应该做晋朝的臣子,迎接晋朝天子返回故都洛阳。 尚书胡睦进言道:“陛下的圣德顺应天意,理应登上天子之位。现如今,晋室衰微,偏安江南,怎么能驾驭各方英雄,一统江山呢!” 冉闵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于是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永兴,立国号为大魏,史称冉魏。 五胡十六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冉闵被收养在后赵国主石虎的家族里,自然也养成了残忍嗜杀的习惯。冉闵本是石虎的养孙,石虎待他如同自己的亲孙儿一般,但是他却灭绝了石氏家族。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冉闵屠灭石家,是冷酷无情的;从汉人的立场来看,冉闵没有被羯族人同化,仍然坚守初心,替被欺压的汉人出头,绝对称得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不过呢,冉闵杀伐过重,这也为他后来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更多精彩,请关注@史海渔夫 !
公元349年11月,后赵国主石遵召集四个兄弟入宫,与郑太后秘密商议:“冉闵有不臣
史海一片舟
2024-08-01 23:42:46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