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这样的惊人言论,竟是两弹一星功勋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说出来的话,钱玄同曾坚信,年过四十,人的思维容易僵化,难以接受新思想,恐怕会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于是,他戏言四十岁后,生存之无意义。 然而,当自己真正步入40岁这门槛,身体康健,并无丝毫赴死之意,反倒是民国文化圈内的才俊们,半是玩笑半是认真,静候其“兑现诺言”的笑话。 钱玄同自非忘却初心之人,他深知自己昔日说过的话,便在四十岁生日前夕,策划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先声夺人”。 他计划着在《语丝周刊》上以一种近乎自嘲的方式,提前“预演”自己的葬礼,邀请至交好友以笔墨寄哀思,却意外地引爆了舆论的火花。 未曾想,这场精心策划的“假死”游戏,竟被南方某家报纸提前“剧透”,一时间,钱玄同“仙逝”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 人们或出于好奇,或出于敬仰,纷纷加入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悼念”活动中来。 不明真相的群众,有的真情流露,披麻戴孝,为他痛哭流涕;有的则半信半疑,却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波动,加入到这场看似庄重的仪式中。 一时间,钱玄同的“葬礼”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一场由误会编织的悲喜剧悄然上演。 然而,当真相揭穿,人们惊讶地发现,那位被众人“哀悼”的钱玄同先生,竟然还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与“复活”,不仅让钱玄同本人哭笑不得,也让整个民国文化界为之哗然。 胡适先生更是添油加醋,以《亡友纪念歌》之名,实则调侃之作,笑言:“钱玄同老兄,怎还不归天?愿君早登极乐,免在人间添乱。” 而钱玄同的“离世”风波并未就此平息,不久后,他又意外“被死亡”一回。 1938年,另一位名为钱桐的先生离世,媒体误将二者混淆,导致钱玄同再次成为众人哀悼的对象。 唁电如潮,挽联花圈纷至沓来,家中为避免他知晓后情绪波动,只得悄悄处理掉这些物品。 尽管钱玄同的四十岁生辰充满了戏剧性,但他本人却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中流砥柱。 在胡适、陈独秀力推白话文遭遇重重阻挠时,他挺身而出,与挚友刘半农联手,以笔为剑,为白话文正名,赢得了陈独秀的深深敬意。 更令人瞩目的是,正是在他的力促下,鲁迅才写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一壮举不仅开启了鲁迅的文学生涯新篇章,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尽管钱玄同与鲁迅在文学上惺惺相惜,但在个人情感上却有过摩擦。 钱玄同虽赞赏鲁迅的文学才华,却对其性格有所保留,两人间的微妙关系,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谈资。 此外,钱玄同在标点符号、简体字、拼音等领域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他的努力与成就,让后人铭记于心。 民国时期大师云集,而钱玄同之所以能在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除了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坚定立场与不懈努力外,更离不开他那份率真直爽的性格与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正是这些品质,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人过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这样的惊人言论,竟是两弹一星功勋钱三强的父亲—
亦融漂流瓶
2024-08-01 11:18:31
0
阅读: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