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厚德载物”,店内“宾至如归”,车间“质量第一”,企业就能昌盛?答案出人意料!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公司、饭店和工厂在显眼的位置张贴着鼓舞人心的标语,诸如“厚德载物”“宾至如归”“质量第一”等等。 然而,这些看似美好的口号,真的能成为企业繁荣昌盛的秘诀吗?事实恐怕并非如此简单。 有网友发的这篇博文,可谓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凡是倒闭的公司,70%都在墙上挂过“厚德载物”; 凡是关门的饭店,75%都在店内挂过“宾至如归”; 凡是衰落的工厂,85%都在车间写过“质量第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先来看评论区中“厚德载物不是什么人都能悬挂的,德不配位必有余殃”这一观点。 诚哉斯言!“厚德载物”出自《周易》,意为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但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只是将这四个字当作装饰,而在实际经营中唯利是图、不择手段,那么所谓的“德”便成了空谈。 就如同《红楼梦》中的贾府,表面上荣华富贵,满口仁义道德,实则内部腐败不堪,最终落得个“树倒猢狲散”的下场。 再瞧“缺什么就喊什么,反着看就对了,‘厚德载物’就是‘好多债务’的意思”这一说法,虽有几分调侃,却也道出了部分真相。 有些企业在面临困境时,不是想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而是妄图通过喊口号来掩盖问题,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 这让我想起了“掩耳盗铃”的故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以为别人就听不到了,何其愚蠢! “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此评论可谓直击要害。 现实中,太多的企业把口号喊得响亮,却在行动上大打折扣。比如某些饭店,店内挂着“宾至如归”,但服务员态度冷漠,菜品质量低劣。 这就好比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真正上了战场却一败涂地。光有漂亮的口号,没有切实的行动,企业怎能长久发展?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讲在嘴上,挂在墙上,不放心上,只下不上。”这句俗语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一些企业把标语当作一种形式,一种应付检查或者装点门面的工具,而没有将其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中。 正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只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真心向佛,才能取得真经。企业若不能真心践行所挂的标语,又怎能修成正果? “倒闭的企业都搞过‘企业文化’,都很高大上,好像是地球人类的拯救者,结果别人还好好的,它们自己消失了。”这一评论犀利地指出了部分企业所谓“企业文化”的虚伪性。 有些企业所谓的文化,不过是为了吸引眼球、制造噱头,而非真正为了服务客户、提升品质。这种“假大空”的文化,就像泡沫一样,一戳就破。 “用良心去做事,去待人。这样才有生命力。把招牌变成企业的价值观,去践行去扼守。这样才能长久。”此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只有将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将价值观融入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让企业拥有持久的生命力。正如商鞅变法,通过切实的改革举措,让秦国从弱变强。 企业也需要这样的务实精神,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凡是签名写爱生活的,生活一团糟。口号是双刃剑,做不到就会被反噬?”这提醒我们,口号既能激励人,也能成为一种束缚。 如果企业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那么消费者和市场将会给予严厉的惩罚。 就像热播剧《琅琊榜》中的誉王,为了争夺皇位,许下种种空头承诺,最终身败名裂。 “都是装 B 的,自己骗自己,更可恶的是骗了人民,骗了国家!” 这种言辞虽然激烈,但也反映出民众对那些只喊口号不做实事的企业的愤怒和不满。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而不是靠虚假的宣传来欺骗大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用实际行动去诠释这些美好的愿景,企业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走向昌盛。否则,再多再华丽的口号,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终有崩塌的一天。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结语:这一番热闹的讨论,真是把企业的“表面功夫”扒了个底朝天! 光喊口号不行动,就是自欺欺人。企业昌盛靠的是实干,不是墙上的几个大字!大家对此怎么看? 在此,小编想问问老铁们:你还见过哪些“打脸”的企业口号?说说你心中真正有内涵的企业文化是啥样? 怎样才能让企业把口号落到实处?期待大家的留言!
墙上“厚德载物”,店内“宾至如归”,车间“质量第一”,企业就能昌盛?答案出人意料
华商有精英
2024-07-25 21:15:08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