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最后一位侯爷朱煜勋的照片,他也是最后一代延恩侯。所谓延恩侯,顾名思义,就是“恩情延续”,没错,他就是明朝朱元璋的后人,具体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后裔。 清军入关后,为了避免朱氏家族死灰复燃,所以大肆屠杀朱元璋后人。到了康熙年间,康熙眼见朱家人杀得差不多了,政权也巩固了,于是便决定善待前朝后裔,以示宽大为本、皇恩浩荡。 官员遍访之下,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后裔被找到。雍正将朱家后人封为了延恩侯,世代承袭,到朱煜勋这一代时,已是第十二代。 清朝灭亡后的十多年里,末代皇帝溥仪虽依旧被供养在紫禁城,但如延恩侯等这样的满清遗老遗少已经无人供养了,他们已非常穷困潦倒了。 1924年,溥仪的老师庄士敦偶然看到一份宫门抄,上面写着“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扫明陵的使命,回来向皇上谢恩。”这是庄士敦能找到的能证明溥仪是皇帝的证据之一,庄士敦岂能放过。 急切想要见到溥仪昔日臣子的庄士敦请求溥仪召见这位延恩侯,溥仪心里有些不情愿,毕竟,此时他虽仍旧给延恩侯发放津贴,但津贴已经非常微薄,而延恩侯领津贴所要做的事,也仅仅只有每年两次祭扫十三陵罢了。 但既然庄士敦如此想见见延恩侯,溥仪也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了。 朱煜勋知道溥仪要召见自己后,窘迫极了,原来:此间他正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9岁,一个4岁)住在东直门一个破房子里。因为溥仪支付的津贴根本不足以维持生计,所以他们一家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他还经常需要跟别人借钱,才能勉强把日子维持下去。这种情况下,朱煜勋自然不可能有体面的衣服穿。 着急忙慌的朱煜勋不得不和别人借了一套官服,没错,就是照片中这身略肥大的官服。 召见那日是9月4日,当日,43岁的朱煜勋穿着借来的官服,带着名片赶早来到了紫禁城。见到溥仪后,他恭顺地递上了名片,溥仪接过一看,只见名片上想接着他自己的官衔、姓名和住址:“明裔延恩侯朱煜勋,地址东直门北小街羊管胡同”。 溥仪也是不善言辞之人,见到朱煜勋后,他只简单地勉励了几句,便告诉他:“实际是庄士敦提议我见你的,你去和他表达一下谢意吧!” 见到庄士敦后,朱煜勋自然毕恭毕敬,他完全将庄士敦当成了朝廷一品大员看待,期间,两人对话时,他毕恭毕敬地立着,这让庄士敦很受用。可当庄士敦表示要回访朱煜勋时,他表现得极其局促,他几乎用哀求的语气道:“使不得,使不得,家里实在破败,恐给您造成不便!” 最终,他只同意了拍摄照片,而坚决回绝了拜访。 就在这次会面后几个月,冯玉祥就带兵进京,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也从此时起,朱煜勋的最后一点点津贴也没了。 得知溥仪逃到天津后,一辈子做惯了寄生虫,不知该如何生活的朱煜勋跟到了天津。关于这段,庄士敦后来是这么描述的,他说:“我想,在他跪在大清流亡君主之前,延恩侯的名字从未使他的状况好转过,但他还来此忠诚地感谢‘延恩’,而不久,皇上(指溥仪)也就同他一样,陷入隐姓埋名和贫困潦倒的境地。” 和多数满清遗老遗少一样,朱煜勋根本没有想过“自力更生”,他一心想的,都是如何“吃俸禄”,过寄生虫一样的生活。民国时期,当局给了他一个明十三陵保管委员的身份,每个月有一定的月薪,他又过上了“吃俸禄”的日子。 然而,因为怕俸禄突然没了,他竟想起歪门邪道来了:他想跟盗墓贼里应外合盗宝,以期一夜暴富。最终,因参与盗掘雀山妃陵墓被发现,他被给予严肃处理。很自然的,他好容易到手的“俸禄”又没了。 没了俸禄后不久,朱煜勋在穷困潦倒中辞别了人世,他的后人亦不知所踪。可叹:曾经侯门将相,终落得雨打风吹去……
下图是最后一位侯爷朱煜勋的照片,他也是最后一代延恩侯。所谓延恩侯,顾名思义,就是
李满谈过去
2024-07-22 23:18:17
0
阅读:528
用户17xxx37
你怎么知道他就是朱元璋的后人呢?凭什么确定呢?
watch
朱元璋杀光了老战友,所以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也被杀光了,就留这一个正白旗包衣奴才做延恩侯![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