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之年》

蔡瑁看文学 2024-07-19 12:55:44
“故事开始以前, 最初的那些春天, 阳光洒在杨树上, 风吹来闪银光。 街道平静而温暖, 钟走得好慢, 那是我还不识人生之味的年代。” 朴树的这首《清白之年》是我非常喜欢的歌,悠扬的旋律,纯真的歌词,转眼就把人带回了曾经的少年时代。今天读完的这本书《清白之年》,也仿佛这首歌一样,书写了一场至真至纯的少年情谊。 不同于传统的青春文学,这本书里没有少男少女懵懂的恋爱,而是两个男孩从小到大真挚的友情,书中甚至没有女主角,只有男一号和男二号,所以不妨称之为“少年文学”。我觉得作者是带着情怀写的这本书,也许是为了纪念逝去的青春,也许他自己真的经历过类似的金兰之交,可以说书中描写的是可以想象到的最好的少年友谊。 “贫”是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北京人特有的调侃和挖苦贯穿始终,不禁让我想起韩寒的《三重门》,还有孙睿的《草样年华》。的确,如果我是在曾经那个年纪了这本《清白之年》,一定会同样的拍手称快,同样的扼腕叹息。二十年后的今天,再回过头读青春文学,感动的同时多了几分惆怅,很有一种“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之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