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的演变❓读一读巴勒斯坦人的自述
飞雪谈文学
2024-07-19 12:38:13
🗺️昨晚,读完这本书的蕞后一页,我特意看了一下国际新闻:本轮巴以冲突从去年10月份爆发以来,半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有近4万的巴勒斯坦人失去了生命,伤者也有近9万人,受此影响的难民以十数万计······
📚“我少年时期有些极为甜蜜温暖的回忆,就是在寒冷的斋月之夜,我的姑姑姨妈,还有姑婆姨婆们,从大马士革、安曼或黎巴嫩来做客。开斋后,我们会坐在火炉边烤栗子,兴高采烈地听她们讲那些让人着迷的寓言和传说······”
🎓作为巴勒斯坦学者,本身也是土生土长的巴勒斯坦人,本书《故国曾在》的作者萨里·努赛贝在书中写下了以上饱含深情的文字。在今天看来,这种和平温馨的氛围,是何等的珍贵,却是如此的遥不可及。
💣也许,本轮冲突的一开始,我们是同情犹太人的,但随着战争的持续,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普通巴勒斯坦人的生活陷于无助和绝望、伤痛甚至付出了生命;于是,国际舆论开始转向······
🤔我也迫切地想了解普通的巴勒斯坦人是如何看待一轮又一轮的巴以冲突的?
📚《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提供了这样的契机:作者萨里·努赛贝是地道的巴勒斯坦人,童年时,成长于数十年漫长的战乱与冲突;青年时,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学成后,有着欧美留学背景的他,曾任耶路撒冷圣城大学校长,致力于通过和平的方式,为了公平而斗争······
📖书中的另一段话更加直击灵魂:
“善与恶,白与黑,对与错,’我们’与’他们’,我们的‘权益’和他们的‘掠夺’,将这片圣地撕裂。只有当我们静下来聆听传统的智慧,承认耶路撒冷不能被征服或被暴力维系的时候,才能看到唯一的希望。这座城市属于三种信仰,向全世界敞开。”
是的,共存的智慧,才是蕞难的。
还是那句话,相信后人的智慧👏
👍我是Pete,专注历史,感恩相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