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打脸了!印度为了薅比亚迪羊毛,竟以偷税漏税为名要罚6300万,不料比亚迪压根

论芸有事 2024-07-17 15:08:55

狠狠打脸了!印度为了薅比亚迪羊毛,竟以偷税漏税为名要罚6300万,不料比亚迪压根就没有进入印度市场,去年一共卖了1900辆电车,还是通过当地贸易公司代理的…… (信源:《投资计划受阻后,比亚迪在印度又陷入税务风波?》——观察者网 2023-08-02) 据了解,当时印度以“偷税漏税”为由,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开出了一张6360万元的天价罚单,乍一看,这似乎是一起普通的税务纠纷,但细究之下,却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比亚迪在印度可谓是个"老面孔"了,早在2007年,这家公司就已进入印度市场,多年来与印度本土企业合作,投资超过2亿美元,成为印度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玩家。 去年,比亚迪还计划追加投资10亿美元在印度建厂,展现了其对印度市场的信心,然而,好景不长。 就在比亚迪蓄势待发之际,印度税务部门却突然对其发难,指控其"偷税漏税",并开出了上述罚单。 但仔细盘点比亚迪在印度的"罪状",却发现漏洞百出,比亚迪在印度的年销量仅为1960辆,与罚单金额完全不成比例,作为一家跨国上市公司,比亚迪不可能在税务问题上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事实上,比亚迪的遭遇绝非个案,长期以来,印度对外资企业可谓是"爱恨交加",一方面,印度需要外资来发展经济。 另一方面,当外企真的在印度站稳脚跟时,印度政府又会以各种名义对其进行打压和敲诈,微软、诺基亚、三星等国际巨头都曾饱尝这一"苦果",被印度政府以各种理由罚款数亿美元。   在这种大环境下,外企纷纷选择撤离,数据显示,近年来已有2783家跨国公司退出印度,其中不乏众多世界500强企业。 它们无一不将印度法律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列为主要原因,于是,这个曾被视为"下一个中国"的广阔市场,正在逐渐沦为"跨国公司的坟场"。   讽刺的是,印度一方面渴望通过吸引外资来发展制造业,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恶劣的营商环境,却让这一愿景成为镜花水月。 更令人不解的是,面对外企的离去,印度非但不思反省,反而变本加厉地对外企"痛下杀手",进一步伤害了自身的国际形象。   在印度的"罚单"之旅,再次为那些跃跃欲试的跨国公司敲响了警钟,在这片充满变数的土地上,任何一家外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比亚迪"。 对此,外企应保持高度警惕,审慎布局,把握分寸,而作为曾经的"受害者",比亚迪更应吸取教训,未雨绸缪,避免重蹈覆辙。   毕竟,在这个"印度制造"的梦想尚未实现的国度,外企只是印度发展的过客和"提款机",而不是主人,而印度的"割韭菜"行为终将反噬其自身![心]

0 阅读:4
论芸有事

论芸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