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对对联需要真功夫

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对联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还能对当今社会现象进行有效的调侃。非常的厉害。想把对联对得工整,绝对需要有真

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对联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还能对当今社会现象进行有效的调侃。非常的厉害。

想把对联对得工整,绝对需要有真功夫。不然,只会闹笑话。

唐伯虎在世期间,曾经和苏州一商人打交道。商人知晓唐伯虎的大名,便请求他为自己写一幅言简意赅的对联。

当时,唐伯虎内心很抵触,不想写。架不住商人的再三请求,不得已出手。他写下的是,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对联很不错。把他的生意状况,预祝得很美满。

不过,商人却觉得不满意。认为不够直白,没有写到他的心里。听到这,唐伯虎就明白,商人也只是一个俗人。

他当下挥笔写出,门前生意,宛如夏夜蚊虫,络绎不绝;柜里铜钱,恰似冬日虱子,越捉越多。

商人一看,连忙叫好,安排人悬挂起来。唐伯虎没说什么,径直而去。

这幅对联,从表面上看,字数变多,而且寓意相当。但是夏夜蚊虫,冬日虱子,把本来要表述的已经给破坏了。

可是,商人喜欢得爱不释手。任谁也没办法,只能这样。

时至今日,这早已是一个经久不息的笑话。但对于对联,还是有不少人的喜爱。他们在没事的时候,总是要搞出一些惊喜。

今年的6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到广东惠州去玩。

面对百年客家围屋碧滟楼,他有感而发,迅速写下“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的十字上联,然后发出“向天下文友敬求下联”之邀。

这个上联很有意思。南阳,南洋,音同字不同,代表的地方也不同。一个是国内,一个是国外。

当年,为了养家糊口,不少人选择下南洋,在异国他乡多年,终于有了一席之地。着实难得。

薪火不息,丹心相承。不管走到哪里,对祖国的那份深爱,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过。

对联中的根深叶茂,就是这种情怀的最佳诠释。同时意味着围屋天井里的井水与南洋的波涛,共同滋养着这棵文化大树。

至于碧滟楼的青砖黛瓦,则成为明确的载体,这幅让迁徙史与传承史在十字上联中静静流淌。真的太巧妙复杂。

四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幅上联终于花落有主,被年仅21岁的宋珂嘉拿下,还独自赢取了10万元的奖金。

宋珂嘉的下联是,“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阅读后,北京师范大学终身特聘教授,著名诗人欧阳江河表示,多年难遇的绝对。

客家人对井特别的崇拜,把他当作神圣。宋珂嘉应该对这个知识比较了解,把这种文化巧妙地融入到对联里。

井壁,井毕,也是音同字不同,彰显着不同的意思。井壁代表着客家人的生活重心,也代表着游子心中永远难以抹去的乡愁。

井毕特指的是上天的28星宿,其中就有井宿和毕宿。至于角亢星张,更是星宿的排列,展示着他们在天上的美丽轨迹。

不管从哪方面说,这幅下联对的太得体了。爱国主题和文化主题,相辅相成,把中国的文明和思乡情绪全部给写出来了。

莫言也特别高兴,特意精心准备了亲笔书法作品,作为宋珂嘉的赠礼。

宋珂嘉的母亲替儿子带领这些东西,还把奖金的一半捐给“莫言同心”公益项目,用以先心病儿童的救治。

这一次的活动非常精彩,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高手在民间,果不虚传。(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