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提起《三国演义》的白马坡之战,关羽提刀纵马斩颜良的场景,大家伙都熟。但很少有人细想,这速杀背后藏着个关键细节 —— 开战前刘备曾跟颜良提过,自己有个红面美髯公的兄弟可能在曹营,若遇上可招降。
所以颜良见关羽冲来,本想开口询问,没成想关羽马快刀沉,直接来了个措手不及。要是换成五虎将里的张飞、赵云、马超或黄忠,颜良没了这份 “想询问” 的分心,以他能二十回合击败徐晃的实力,这仗该怎么打?

张飞的性子烈,当年长坂坡一声吼能吓退曹军,可面对颜良,这股猛劲未必能速胜。颜良本就不是怕气势的人,他斩宋宪、魏续时,面对曹军阵前的威慑,眼皮都没眨一下。张飞拍马冲来,嘴里喊着 “燕人张翼德在此”,颜良听了只会握紧兵器,压根不会有 “想询问” 的念头——他根本不认识张飞,也没听过刘备提过这号人物。

两人照面,丈八蛇矛直接扎向颜良,颜良挥刀格挡,“铛” 的一声,火星子都溅出来了。张飞想靠猛劲压制,可颜良的力气也不小,二十回合败徐晃的臂力,接张飞的矛一点不费劲。接下来的几十回合,张飞的矛快如疾风,颜良的刀稳如泰山,你扎我挡,你劈我躲,阵前尘土飞扬,两边士兵都看得攥紧了拳头。
打到六十回合,两人都喘着粗气,张飞的战袍被划了个小口,颜良的头盔也被矛尖挑掉了盔缨,谁也没占到绝对上风,再打下去,就得看谁先扛不住体力消耗了。

赵云向来沉稳,当年长坂坡单骑救主靠的是冷静和枪法,可面对没分心的颜良,他想找速杀破绽太难了。颜良击败徐晃后,早就打起十二分精神,见赵云骑着白马、提着龙胆枪过来,立马摆好防御姿势,眼睛死死盯着赵云的枪尖,生怕漏过任何一个动作。

赵云勒马观察了片刻,挺枪刺向颜良胸口,这是他常用的快招,可颜良早有防备,横刀一挡,枪尖擦着刀身滑了过去。接下来,赵云不断变换枪路,一会儿刺咽喉,一会儿扎马腿,可颜良的防守滴水不漏 —— 他跟徐晃打了二十回合,早就摸透了中原武将的枪法路数,赵云的 “稳准狠”,在他这里暂时没了奇效。
打到七十回合,赵云额头上冒了汗,他没想到颜良的防守这么扎实;颜良也暗自心惊,赵云的枪就像附了魂,总在不经意间往要害递,再打下去,他得小心别被赵云找到防守的间隙。

马超是西凉猛将,马快枪也快,当年战许褚、斗张飞都靠这股 “速劲”,可遇上颜良,这速劲被稳稳接住了。颜良见马超骑着西凉战马冲来,枪影密得像下雨,没有丝毫慌乱——他虽没跟西凉武将交过手,但对付过快节奏的徐晃,心里早有应对快招的法子。

马超的枪一下接一下刺向颜良,可每次都被颜良用刀背磕开,刀身与枪杆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马超想借马速冲乱颜良的节奏,可颜良双脚死死蹬住马镫,身子稳如磐石,不管马超的马怎么绕,他的刀总能挡在要害前。
打到六十五回合,马超的胳膊开始发酸,西凉战马也喘着粗气;颜良的手心也出了汗,他得一直紧绷着神经应对马超的快枪,再拼下去,谁的耐力先耗尽,谁就输了。

黄忠的箭术天下无双,近战刀法也老辣,可面对没分心的颜良,他想靠 “箭慑” 破局太难了。颜良早听说过黄忠的箭法,见黄忠拉弓搭箭,立马催动战马左右移动,还让身边的士兵举着盾牌防护 —— 他可不会像对关羽那样放松警惕,毕竟没人跟他提过黄忠与刘备有旧。

黄忠见箭没吓到颜良,只好收起弓箭,提刀冲上去。两人近战交手,黄忠的刀法老辣,每一招都奔着颜良的破绽去;可颜良的刀法也扎实,二十回合败徐晃的实力不是吹的,黄忠的招他都能接住。
打到八十回合,黄忠的后背已经湿透,毕竟年纪大了,体力消耗比年轻人快;颜良也感觉有些吃力,黄忠的刀法越打越刁钻,他得不断调整防守姿势,再打下去,就得看谁能先抓住对方的失误了。

说到底,关羽速杀颜良是 “特殊情况”——颜良因刘备的话想询问,才给了关羽可乘之机。要是换成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颜良没了这份分心,凭着二十回合败徐晃的实力,根本不会被速杀。
这四人虽都是五虎将,武艺高强,但面对全力应战的颜良,也只能靠几十回合的缠斗见输赢,毕竟战场上没有 “措手不及” 的话,真刀真枪的拼杀,从来都靠硬实力和耐力。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你们觉得这四人里,谁能在六七十回合后最先击败颜良?或者说,有没有人觉得,他们可能跟颜良打平?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