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何是金吕布银马超,而非银张飞?张飞斗吕布百合,却输在4点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喜欢三国的朋友,多半对武将排名有执念,甚至为此争个面红耳赤。民间有顺口溜 “一吕二赵三典韦”, “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喜欢三国的朋友,多半对武将排名有执念,甚至为此争个面红耳赤。民间有顺口溜 “一吕二赵三典韦”, “金吕布银马超” 也广为流传。

然而,有这么个问题:张飞明明在小沛之战中,与吕布硬刚百余回合不分胜负,马超从没跟吕布交过手,为啥民间偏偏把马超和吕布绑在一块,而非张飞?“银张飞”难道配不上吗?

外貌气势

吕布出场时 “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配上赤兔马,活脱脱 “人中龙凤” 的派头;马超呢, “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人称 “锦马超”,上阵时白袍银铠,虎头金枪,连曹操见了都暗暗称奇。

这俩人都是“颜值+气势”,往阵前一站,属于是又帅又能打的顶尖猛将。

反观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俨然是粗野壮汉,压根与帅不沾边。颜值上就被马超甩了不止一条街了。

民间老百姓讲故事,总偏爱模样周正的英雄,这一点上,马超比张飞优势大太多了。

战例威慑

张飞斗吕布的战绩确实硬气,虎牢关初战五十多回合没落下风,小沛城酣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放眼整个三国,都是独一档的单挑战绩。可张飞的勇,多是 “单点突破” 的勇;而马超的勇,更接近吕布的 “全面压制”。

吕布能斗刘关张三人,能战曹操六员大将,是 “万人敌” 的全面威慑;马超呢,潼关之战 “八九合败于禁,二十合败张郃”,杀得曹操 “割须弃袍”,差点生擒曹操——这是能直接威胁敌方主帅的战绩。

跟许褚 “裸衣斗马超”,两百余合不分胜负,跟张飞斗也是 “百余合未见输赢”,既有速败名将的锐度,又有长时间恶战的韧性。更关键的是,马超的战例里,总有 “独当一面” 的气场,像吕布当年割据一方那样;张飞虽猛,却始终是刘备的 “兄弟辅臣”,少了这份 “一方诸侯级” 的威慑力,自然难跟吕布并列。

民间传播

民间传英雄,不光看武艺,还看人物够不够 “传奇”。马超是 “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名门望族,可家族被曹操满门抄斩,他的征战带着“血海深仇” 的悲情色彩——这种 “身负大恨却勇冠三军” 的设定,本身就故事性拉满。而且马超的传奇是 “独立” 的:从潼关反曹,到投奔张鲁,再到归降刘备,他有自己完整的故事线,是 “孤胆英雄” 的形象。

张飞呢,自始至终跟刘备、关羽绑定,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当阳桥断后,都是 “团队一员” 的表现。民间讲故事,喜欢把 “独立传奇” 的人物拎出来做标杆——就像说 “关公战秦琼”,不会说 “张飞战秦琼”,因为关公的独立故事更多。

马超的悲情和独立,让他比 “团队型” 的张飞更易被单独推崇,自然能跟吕布这种 “独霸一方” 的猛将相匹配。

权威评价

原著里,曹操的眼光和评价向来有分量。他见马超战时,当着众将感叹“马超不减吕布之勇!” 这句话等于给马超定了 “接近吕布” 的官方调子;而对张飞,曹操更多是 “忌惮”——当阳桥时说 “吾素知张飞之勇,不可轻敌”,却从没把张飞跟吕布比过。

民间老百姓听故事,总爱跟着 “权威人物” 的评价走。曹操都夸马超像吕布了,大家自然会觉得 “马超跟吕布是一个级别”;张飞虽猛,却少了这份 “权威认证”。时间一长,“金吕布银马超” 的说法就传开了,“银张飞” 反而没了市场。

结语

其实说到底,“金吕布银马超” 不是说张飞武艺不如马超,而是民间评判武将时,看的是 “综合形象”——外貌、威慑力、故事性、权威评价,缺一不可。

如果单纯评判武艺,那么笔者认为,张飞至少不会低于马超。因为马超都没跟天下第一的吕布交过手,也就飞哥这么硬了。更别提葭萌关夜战那会儿,马超“见赢不得张飞”,使出铜锤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各类评书评话)

诸位看官,在你看来,除了上述这些,你还觉得有哪些细节,让“银马超” 取代了 “银张飞”?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