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初,银河左岸音乐节组委会的一纸声明撕开了演出行业光鲜表象下的暗流涌动。该声明直指网络流传的“梓渝演出费用200万元”说法为毫无根据的谣言,并宣布保留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利。这一声明将音乐节推至舆论中心,也让公众开始关注音乐节行业繁华背后的混乱现状。
谣言起源于7月25日,网红“奶黄包”转发梓渝音乐节报价200万的信息,并评论“大可不必卖惨”,这一下子关联了梓渝此前自述负债60万的经历,瞬间引爆舆论。随后,谣言升级演变为“梓渝7月初报价200万元,近期已涨到300万元”,更有网友晒出所谓“盐城音乐节合同”,上面标注着“梓渝秀费200万”。业内专家分析,网传合同存在明显法律漏洞:未使用艺人本名“郑朋”,金额未采用大写“贰佰万元整”,没有公司盖章。一线歌手在音乐节的报价普遍低于200万元,梓渝作为新晋流量,难以达到这个价位。
银河左岸音乐节面临的争议不止于演出费谣言。9月21日的演出中,观众投诉场地严重超售问题突出。一位观众描述:“巴掌大的场地挤满了人,所有人都是背靠背站着没有一点下脚的地方”。更令人担忧的是安全隐患,观众反映主办方允许夜排,却不维护排队秩序,当天才到现场的人反而被安排到前排区域。退票机制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来自北京的韩先生在抖音直播间购买了一张价值499元的音乐节门票,下单后发现买错城市要求退款,却被告知要扣50%的手续费。类似情况屡见不鲜,有消费者称购票后24小时内申请退款,仍被要求扣除20%的费用。
2025年10月2日,扬州枣林湾音乐节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揭露了演出行业另一乱象——艺人临时加价。该声明指出一位青年表演嘉宾经纪团队在阵容官宣前临时追加合作条件,在已确立合作费用的前提下“坐地起价”。
音乐节乱象不仅存在于组织方面,也表现在粉丝行为上。无底线追星行为在各地上演,粉丝们通过黄牛购买艺人行程信息,进行“精准”围堵。记者调查发现,仅花费1元就能从黄牛处获取艺人航班信息。更极端的追星行为包括“刷关”和“伴飞”。刷关指粉丝购买与艺人航班时间相近的机票,通过安检进入候机楼接触艺人后再退票。伴飞则是购买与艺人同航班机票,全程跟随。这些行为不仅扰乱公共秩序,更可能触犯法律。
近年来,体育界的“饭圈文化”也有愈演愈烈之势。两届奥运会金牌得主全红婵回到广东湛江老家后,家门口日夜有人围观、直播,甚至有人通过无人机拍摄她在院子内活动的场景。这种无边界追星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正常生活。面对行业乱象,法律专家指出,追星行为必须合乎法律和社会规范。针对体育明星的跟踪、偷窥、偷拍等行为,涉嫌侵犯肖像权、隐私权等多项目合法权益。情节严重者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刑事犯罪。
业内资深策划人将临时加价行为称为“行业毒瘤”,不仅让主办方血本无归,更严重透支艺人信誉,最终伤害整个演出生态。要构建健康的市场环境,需要建立健全行业规范体系,包括标准化合同范本和失信艺人及团队“黑名单”制度。
音乐节市场从一线城市到地方县市的快速扩张,反映了年轻群体文化消费的巨大需求。然而,当音乐节从摇滚青年的乌托邦演变为粉丝经济的主战场,当演出质量让位于流量博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音乐节回归音乐本身。
行业规范与消费者理性是促进音乐节市场健康发展的双重保障。只有当诚信守约成为行业共识,当粉丝追星回归理性文明,音乐节才能真正成为展示音乐魅力、连接乐迷与艺人的桥梁,而非乱象丛生的名利场。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