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情理法’遽变!大陆对台政策长期是‘先讲情、再讲理、最后才讲法’。如今大陆

孤独观世界 2024-07-04 20:27:43

“两岸‘情理法’遽变!大陆对台政策长期是‘先讲情、再讲理、最后才讲法’。如今大陆的做法是‘情归情、理归理、法归法’,对愿意来大陆的台湾人‘讲情’、对身处台湾的非绿民众‘讲理’、对认同‘台独’及违反大陆法律的台湾人‘讲法’,已是大陆对台政策的新常态了。”

台湾学者苏泳霖今日发文如此认为。他说,大陆海警在泉州近海依法登检查扣非法捕捞台籍渔船,这是大陆时隔17年再次以相似理由对台渔船执法。相较过去民进党当局动辄表达抗议的强硬姿态,此次转而以“希望协商”等软性言词响应。无论是大陆方面的行动还是赖当局的响应,背后都折射出处理两岸问题“情理法”逻辑的遽变。

苏泳霖认为,平衡好“情理法”之间的关系,向来是华人社会的处事哲学。两岸关系既有内战遗绪、国共恩怨,又有统独对抗、价值之争,还有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情理法交缠,是两岸问题剪不断理还乱的真实写照。不同时期,两岸执政者对“情、理、法”三者先后次序以及轻重缓急的排序,反映了各阶段两岸关系的基本面貌。

他说,基于“同胞情”,大陆对台政策长期是“先讲情、再讲理、最后才讲法”。以30年前台商“西进”为例,大陆拿出优惠政策、特殊待遇,只要台商给当地增加GDP、创造就业,很多问题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而这种态度不仅是对台商,也在台海长期存在的渔业、海事纠纷中有所体现,久而久之变成惯例。

“在上述逻辑之下,只要做好‘情’与‘理’的柔性疏通,某种程度可以弥补甚至取代‘法’的刚性管理。”苏泳霖表示,因此,即便在民进党首次执政8年,大陆虽立下《反分裂国家法》,但事实上是备而不用、引而不发。反观,当时大陆还为了尽早促成三通,身段灵活到接受“澳门模式”,与民进党官员以民间身份在第三地接触。

苏泳霖接着提到,马当局时期,两岸之所以达到和平发展盛况,关键在于国民党在两岸事务上“既讲情、又讲理、同时也讲法”,与陆方“情理法”逻辑互补,使得当时台当局维护台湾权益、保障民众利益,做到两不误。

2016年蔡当局上任,对大陆不太“讲情”,至少还是“讲理”,也把“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挂在嘴边,用“宪政体制”稳定两岸关系。如当时陆委会主委张小月还用“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的负面表列,蔡英文也认同1992年两岸会谈有“求同存异的精神”。然而,赖当局在两岸议题上“既不讲情、也不讲理”,对“法”也是选择性遵守、甚至扭曲原意,出现“两岸实质两国”的表述。

苏泳霖最后认为,如今大陆的做法是“情归情、理归理、法归法”,这也可以解释,为何金门县副县长李文良率领的代表团2日赴陆慰问0214事件的2名罹难者家属并捐赠善款,但紧接着大陆依然对澎湖渔船强势执法的原因。

0 阅读:26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2

用户10xxx02

6
2024-07-04 21:21

别乱联想-主要是大陆正处于伏季休鱼期-两岸渔民都不能捕鱼

孤独观世界

孤独观世界

众里寻她千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