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后,日本军队对当时所装备的31式山炮存在大量的问题,其本质是一门架退炮,

星空评过去 2024-06-28 10:23:09

日俄战争后,日本军队对当时所装备的31式山炮存在大量的问题,其本质是一门架退炮,射击后需要退回原位,且射速很慢,每分钟只有2到3发。因此,日军于1905年开始研究新的管退火炮,由陆军技术审查部的炮兵大佐川岛文八郎负责设计,大阪炮兵工厂进行制造,1908年完成研发并开始量产,当年是明治41年,故称为41式山炮。 41式山炮全长为4.3米,总重量为540公斤,口径为75毫米,高低射界-8度到25度,左右射界从左3.5到右2.5度,炮口初速度为每秒352米,最大射程达到7100米,射速为每分钟发射10发。在抗日战争中,41式山炮装备于日军的步兵联队下辖的炮兵中队中,每个中队装备4门,每门炮配11名炮兵和6匹马,以及一个由77人和10匹马组成的弹药运输队。该炮以重量轻,精准度高的特点,对中国军队造成了重大威胁,当时的国共双方都很少有能够对付41式山炮的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军阀混战时期,41式山炮引进中国,由于其性能较为良好而被国内的多个兵工厂仿制,汉阳兵工厂仿制了68门,称为汉造10年式山炮。张大帅的东北兵工厂也仿制了72门,被称为辽造14式75mm山炮。而仿制最多的则是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总共生产了超过800多门,用这些泡晋绥军组建了10个炮兵团,在忻口战役中,晋绥军的炮兵给板垣师团造成了重大的打击,抵挡了日军很长的时间。但在后来的撤退中,晋绥军炮兵将8门仿制的41式山炮推到河里,后被八路军129师769团捞起,用这八门炮,八路军组建了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为敌后抗战做出了不少贡献。 #抗日战争#

0 阅读:124
星空评过去

星空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