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艺术史视角,讲一段中西文化交流的往事

航集说文学 2024-06-25 12:27:34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南齐画家谢赫在自己的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 -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 营位置、传移摹写”,后世称为“谢赫六法”。 - 🎨“六法”相互成为一个整体,也成为历代画家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其中“气韵生动”成为中式美学的蕞高境界。 - 🎨在20世纪初,欧美掀起了中国艺术收藏热潮,而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谢赫“六法”也进入了西方学者的视野。 - 🎨哥伦比亚大学汉学教授夏德第yi个用将谢赫“六法”用德语翻译,在没有前缘参照的情况下,他的翻译未曾被德语之外引用过,这个作为蕞早欧洲译本已经被后世学者所遗忘。 - 🎨众多国外汉学家转译谢赫“六法”,后被留学海外的中国画家们从日语、德语、英文等语言回译为中文,这种隐秘而微妙的语言循环与流动被艺术者学者柯律格所捕捉到。 - 🎨他把这种跨国空间的语言流动称为“回音室”。用翻译的角度讲述全球艺术的中西融合,于是也便有了今天分享的这本柯律格的新书《回音室》。 - 🎨柯律格以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为跨国传播起点,探讨与研究,得出这样的观点:我们在20世纪早期所见证的、并非“东西方艺术的交汇”,而是“东西方艺术的形成”。 - 🎨书中通过多元细致的文献和大胆的研究,以全球视野的眼光打破陈旧单一的叙述,通过发现重构中国美术进入国际视野的若干个历史时刻。 - 🎨追溯跨国传播与融合的历史脉络,打捞起东西方艺术参与者相互交流往来种的细节,帮助我们用崭新的目光看待百年前的中国艺术。 - 🎨冈仓天心带着“经由万物韵律的生命法则”来到加尔各答,康有为在这里不再是改革者,在意大利他被文艺复兴的艺术所征服,在“中国绘画从宋朝以后便从高峰走向衰落”的主流西方论调中,借助古代资源复兴彼时的当代艺术成为康有为的愿望。 - 🎨中西方艺术在此时,在不经意间被传播、相互流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全球艺术历史图卷。 - 🎨这跟之前读过的《康熙的红票》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张康熙皇帝1716年发去欧洲谕令出现在拍卖会上,这张被称为“红票”的谕令,引出此时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与中西方深度接触的一段往事。如果你喜欢艺术史和全球史,那么这本《回音室》千万别错过!

0 阅读:0

评论列表

王小咩

王小咩

2
2024-06-26 18:56

这本超好,视角特别

最深的海底

最深的海底

1
2024-06-26 19:33

沙发啊

i元宵

i元宵

1
2024-06-26 19:19

好运连连福气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