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是在追赶,始终在落后”走出来的“天龙”导弹防空系统     从俄乌战争和

精习看武器 2024-06-16 00:41:42

从“总是在追赶,始终在落后”走出来的“天龙”导弹防空系统     从俄乌战争和以伊冲突中,自杀无人机/巡飞弹已经在冲突中屡获出奇不意的战绩,这些来自空中的威胁已是所有地面防空部队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防空作战,一直以来都是我军的弱项,主要缘于长期以来,自研的防空导弹一直性能不稳定,从HQ-61,到HQ-64,而且一个作战单元包含指挥车1辆、搜索雷达车1辆、跟踪照射车3辆、电源车1辆,导弹发射车若干辆,才导引二枚防空导弹,难以想象战时如何完成防空防御,所以不断引进俄罗斯S-300,S-350,S-400,谁曾想这些系统居然还在用机械扫描预警雷达,无人机发现不了,高超音速导弹又锁定不了。由此,开始摸索着走上了一条自研防空系统之路,从“总是在追赶,始终在落后”中,另辟蹊径,从“空空导弹”入手,“落地”开花结果,闯出了一条新路,这就是天龙系列导弹系统。这已从我军组建的合成旅中,清楚的反映出来:充分考虑到现代战争的这些要素,装备涵盖了依靠针对低小慢目标的专用雷达进行探测,由近距离的光电系统进行识别和锁定,用电子对抗和陆盾近防系统等软硬杀伤手段拦截来袭的自杀无人机。这些装备中,以陆盾2000承担末端防空重任,以陆盾76和倚天2防空系统组成中层防空圈,以天龙100远程防空系统,实现近、中、远三层防空火力,实现打造三位一体多层次区域防空安全。 对于防空系统,大家熟知的是S-300,S-400这一类舶来品,实际上近年来,我军工自主研发的防空系统早已名声鹊起,性能早已超过俄S系列防空系统,本文就重点介绍一下大家不太熟悉的天龙100防空系统——一个原本为出口而设计研发出来的防空系统,打响了海外市场后,也进入了我军装备序列。 “天龙”系列防空导弹有几大特点: 第一、它是在国产空空导弹基础上演译派生发展而来的。比如“天龙”-6的发展原型是“天燕”-90空空导弹,“天龙”-8的发展原型是霹雳-9C空空导弹,“天龙”-30的发展原型是霹雳-10E空空导弹,“天龙”-50的发展原型是SD-10A空空导弹。 第二、名字中的数字代表射程。“天龙”-8的最大射程就是8千米,“天龙”-50的最大射程就是50千米。那么,“天龙”-100属于射程达到100千米的中远程防空导弹,最大射高可能达到3万米,导弹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并使用50千克左右的高爆碎片战斗部。 第三、可以进行超视距数据沟通,天龙系列配有对流层散射天线和设备,这种先进的通讯手段,用于天龙系列导弹,系首个应用。可实现不依靠中继卫星完成通讯信号超视距通讯沟通,而一般导弹射程超过50公里的武器没法实现全程监控,因为地球是有曲面的,再加上山岭起伏,严重的影响到防空导弹与控制车之间的通讯联络,而“天龙系列”的通讯天线可以将通讯波发射到对流层(距离地面12公里的高度),形成向下的通讯波反射,在导弹射程之内都可以与通讯站和指挥车可进行数据链通信,从而实现“清晰的导弹飞行轨迹”。制导方式为主动雷达制导、中段上行数据链修正导引模式,实现了雷达制导为主指令制导为辅的多种制导模式。 第四、成本较低,都是基于空空导弹发展而来,可以共线生产部分弹体和弹载装置以降低成本,还实现共架发射,比如天龙—30与天龙—50以及天龙100,三款不同体制、不同射程的武器系统皆实现了共架发射。这也是其它导弹系列所没有的。天龙—30使用128×128锑化铟被动红外基阵探测器,与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空–空红外格斗弹等级相当,可有效识别和跟踪各种飞行器尾喷口发出的各种强度的红外光,天龙30跟天龙50系统共同组成防空网,一套作战单元只需要2至6台发射车和相应的装填车,一台多用途雷达即可完成目标搜索和跟踪制导,系统非常简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天龙30导弹系统其制导方式为捷联惯导/GPS+数据链+红外成像末制导(可选装雷达导引头),地面制导雷达只需要把目标位置数据通过数据链发送到导弹上,导弹即可计算与目标的相遇点,这种制导方式增加了系统多目标作战能力,也大大减少了地面系统的依赖,红外型采用凝视红外焦平面阵列,红外复合制导方式,安装有尖锥形头锥保护罩,具备全向攻击能力,抗干扰能力强,最大过载60G。作为国内首次采用这个技术的防空导弹天龙-30,具有体制先进,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率高的特点,与欧美国家用空空导弹改装的IRIS-TSL、米卡地空型相比毫不逊色,在射程上还要高一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0 阅读:368
精习看武器

精习看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