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说我自私的时候,我真的错了吗?

我不玩这个 2024-06-13 12:36:32
问题简介,一学生放学回家,看到一只切好的烤鸭,没沟通,直接吃了大半,妈妈不高兴了,说TA自私,不懂分享。 首先这事儿没有一概而论的,要看一家人习惯性行为模式,就拿吃东西这事儿来说,有的家庭就是默认好吃的都是孩子的(不是说对),有的家庭先到先得(也没什么不好),有的家庭不管谁吃怎么吃都会打声招呼(我家是这样)。这个还真不好说。 想谈谈另一个问题,父母在不满意孩子做人做事时候的反应。 我发现很多母都是这样的,不管是常识还是做事。他们不会主动教导,而当看到孩子做错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引导或告知,而是直接挑毛病,这你怎么不知道?你怎么可以这样,你太不上道了。吧啦吧啦,居高临下。 小孩子才知道,原来这是不对的, 原来我做错了吗?可是我也很委屈呀。 很多人说,这不是大事情,上了社会,这种事才是常态,没人有功夫有义务教你。 可问题,父母是有这个义务的。并且也应该讲究方法。 反过来说,正是这种挑毛病教育,培育出了太多习惯性看人脸色的孩子。 看人脸色的另一个说法叫察言观色,这个词就好听很多,起码是个中性词,人与人之间作为个体,处在一个相对紧张的状态里,但是“我”作为一个主体并不落于下风。 看人脸色不是,这是一种被动习得的防御性姿态,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而父母理应给予孩子这种安全感。 这样说好像容易引起误会,其实我的意思也不是让父母骄纵孩子,只能说好话。而是希望我们的父母有一个更包容的姿态,因为你毕竟比你的孩子吃得多见得多,在做人做事认识世界的时候,你是走在前面的,面对距离孩子最近,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有义务给孩子们建立一个认知的基石。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的犯错了你纠正,屡教不改适当惩罚。这都是必须的。 “挑毛病”式教导也不是不存在,更不是没效果,就拿高考来说,很多年前看过这么一条新闻,有人办过这么一个毕业班,初中毕业的孩子,不上高一高二直接上高三,而且是直接题海战术,不断地做题,错题,纠正,一年接受检验,据说升学率不低。 但是一个小孩的人格成长,没有高考答卷,孩子也不是试验品,孩子是父母你自己的孩子。 夸张一点说,你们永远没办法真正的平等,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你们之间,在经历,孩子变成大人,父母变成老人的关系变革之前,父母默认就是强势过孩子的,可是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评论续

0 阅读:0

评论列表

卡卡饼

卡卡饼

2
2024-06-14 14:18

唉,有些家长就是爱居高临下教训孩子,就不能好好沟通引导吗?教育方式真的很重要啊

walle

walle

2
2024-06-14 18:41

父母总是直接挑毛病,却不教孩子怎么做,真是"教育有方"啊

wink

wink

1
2024-06-14 16:17

父母说你自私,你就真的自私了吗?也许只是他们不会教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