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休士顿。
昨天,和妈妈视频,93岁的老母亲说“你这么几十年,看上去一点都没有变!”。
我想回答“您是说三十多年前,我就长成中年男人的模样?!”。 话到嘴边,换成了“托您的福!”。
20年前,我邀请中国的一位知名教授来MD Anderson 讲课。作为老朋友,我亲自去机场接。来到办公室,我又亲自为他倒了茶。
他问我“你一位大教授,为什么不叫你的秘书去机场接?为什么不叫你门口的秘书进来送茶?”
我回答“接人沏茶不在秘书工作范围之内,除非她自愿请命,否则,我没有权力叫她做这些。”
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0年过去了,我的行政秘书已经是在家远程工作,一周来办公室一天。我要见她,还得预约,因为来办公室的这一天,她的事特别多。
和从前相比,尽管我有更多的头衔和许多从前没有的成就,但是,我与秘书上下级的关系越来越模糊。她们的工作机会和选择,远比我这个大教授多。优秀一点的人,几年左右就升职加薪去做管理人员了。
这是时代的变迁,为他们高兴。
至于我,敬业自律,一天吃得比一天健康;一天比一天更爱好走路,直到上个月在苏格兰爱丁堡的城堡的雨季,我的小腿肌肉是长途行走拉伤了……
妈妈,我怎么可能没变?儿子己是耳顺之年。
然而,世间有些事,依然会让我泪流满面。那80年代特有的激情和浪漫,依然留在心底。
出生在60年代那个贫困的年代,奋斗,激情和希望,已经溶入了我们这一代人的DNA,想改都改不了。
康德墓碑上的墓志铭这样写道: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与日俱增: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准则”。
而这一切,落实在人的身上,就是“责任”。
我爱你
不去尽孝,也值的炫耀?!
凡尘
一个比美国人在中文论坛发自己的动态干毛啊?
db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