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走走停停首映礼#第二次看片子了。
上次看还是北影节,它还没成为“天坛奖最佳影片”。放映厅灯光亮起来之后胡歌和高圆圆出来做映后互动,聊男主怎么想到要用脚去夹饼干、聊高圆圆自己怎么和容貌焦虑年龄焦虑和解……戏中人物的松弛和真实似乎也弥散到了戏外,映照着来看就更觉得可爱了。
《走走停停》讲了个很贴近我同龄人生活现状的故事:人离开大城市是因为不想再继续艰难模式的修行,还是游子厌倦了漂泊无定想要向内去探索生活的意义?胡歌演的吴迪在北京打拼多年,回老家有职业选择上的窘迫、有家人已经习惯他长时间缺位的重新磨合,也有不知未来何方的茫然无措,而同学冯柳柳出现让吴迪重新重新处理自起自己和生活的关系,非传统意义上的一家四口既有温馨也有掺杂着乡音的笑骂,真实的情感交织让生活有一层关于“具体”的质感。最近互联网很流行“县城青年文学”,但县城小家庭生动在它专注过日子本身的朴实上、生动在带着毛边却依然细密鲜活的人物关系上。
看第二遍更喜欢岳红老师演的妈妈了,她坚韧、踏实,举重若轻。老公要教育儿子她不阻拦也不多言语,先端走桌上的饭菜免得自己忙活半天的成果白费也免得场面闹大了会难堪;躺在商场按摩椅上妙语连珠,听起来是漫不经心、插科打诨,实际上全是风里雨里练就的生活智慧……戏里的妈妈拿最佳新人奖的画面让我幻视了本届北影节岳红凭借《走走停停》拿到最佳女配角的瞬间,戏里与戏外有玄而又玄的呼应,电影讲生活,生活也是电影本身。
片尾两辆并行的车,一前一后,一后一前,呼应了片名也连通了这个时代的群体性焦虑。但人生什么没有定法,人生要靠自己去走,如果累了那么歇歇再出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