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故事之八】1915年9月,毛泽东做了一件别出心裁的事,他根据自己的名字

另子维好故事 2024-05-27 19:18:11

【毛泽东的故事之八】1915年9月,毛泽东做了一件别出心裁的事,他根据自己的名字“毛泽东”三字的笔画,起了个笔名“二十八画生”,然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张贴了一张“征友启事”,这段启事文峰飘逸,大概意思是: 现在国家正处于危难存亡之际,政府当局没有一个人可以信赖,我要寻找志同道合之人,组织团体,研究学术,改造国家,凡对此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我私下谈谈。   这封启事的最后一句是“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其实是分别化用《诗经》中的《伐木》和《正月》两篇。 《伐木》中存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样的句子,其含义是:栖息在高树之上的飞鸟,尚且能够呼唤寻求其朋友的声音,也不会忘记身处深谷之中的同类。后来的人运用此句来比作寻觅志同道合的朋友。意思是说:我甘愿如同鸟儿鸣叫以寻求朋友那般发出呼吁,请求兄弟们前来帮助我。   但毛泽东的做法让很多同学和老师都大为不解,老师们更是觉得“二十八画生”是个怪人,征友动机不纯,于是把启事没收,不准张贴。 在当时比较闭塞的长沙,新文化运动还没有掀起高潮,同学们还留着辫子,思想保守,比如这件事还惊动了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马校长,马校长甚至还专门找到了第一师范的校长,以摸清事情的原委,查清真相。 但毛泽东一次丝毫不惧,她本身就是一个品学兼优,以探寻救国之道的好学生,他经常对他人表示,大丈夫应该成为天下的奇人,也就是在读书方面奇特,在交友方面奇特,创造奇特的事情,成为一个奇男子。因此,他被同学们赋予了“毛奇”的外号。“毛奇”是普鲁士一位极具学识的将领。这个称呼,既体现了同龄伙伴对他的钦佩之意,也相当契合青年毛泽东的性格特质。 好在,这份征友启事还很有成效,招来了不少志同道合的青年,比如当时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的罗章龙,还有和他同校的陈圣皋。 罗章龙在看到启事后,曾给毛泽东写过一封信,表示自己很欣赏毛泽东,落款是罗章龙为自己起的一个笔名:纵宇一郎。意思就是纵横于宇宙。(日后毛泽东曾写过一首《送纵宇一郎东行》,就是新民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毛泽东为他饯行所作。) 很快毛泽东就给罗章龙回信,表示自己非常高兴。 于是一个星期日,罗章龙和陈圣皋一起,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见到了毛泽东,三个人成为了好朋友,他们的友情不亚于毛泽东和蔡和森以及萧子升的友情。 日后,罗章龙在《椿园载记》一书中记录了两人当时的谈话情形,大概意思是: 青年毛泽东的学识十分渊博。他的谈话内容广泛,涵盖国内外政治、经济以及宇宙人生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对治学方针与方法、新旧文学与史学评价等谈论很多。他对宇宙、人生、国家、教育等有深入思考,主张全力探究,以求能解释一切。他致力于对各种知识的穷源竟委,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罗章龙是湖南浏阳人,比毛泽东小3岁,两个人身上都有一股子的湖湘文化,这两个人为此紧紧粘在一起,告别时,毛泽东说:“愿意结为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指的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和鲍叔牙。《史记·管仲传》载:“(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人常用以比喻朋友间彼此知心至深的交谊。 毛泽东和他初次见面,便愿同罗章龙结管鲍之交,足可见对其志向和才识的欣赏。 但是后来毕业后,尤其是参加革命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和萧子升等人渐行渐远,很少联系了。但毛主席没有忘记这个读书时的好友。 罗章龙后来参加了共产党,但是后来又转向了。1936年毛主席在给斯诺讲述自己在长沙读书时的故事时,曾提到过罗章龙,说明毛主席对自己青年时期的那些友情好的朋友还是记忆犹新的。

0 阅读:91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