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遗憾,雏chú也停止营业了💔 于私,这是我和家属约会了三次的餐厅,舍不得。我们选择在当时成都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餐厅,庆祝相遇的时间。
于公,对于行业评论,这像是一个短暂时代的结束。我经历了成都创意餐饮就像青春期少年那样爆炸的几年。
据朋友远程八卦,雏的关门并非经营不善,而是主创团队的分裂:其中涉及到主管营销和项目的创始人之一携款跑路等等离奇剧情。
一个有价值的餐饮品牌如此消失,真的是这座城市最大的损失。
感慨选择合伙人的人品是多么重要的事。以及做了公司就要懂公司法…..不要心存侥幸被人欺负。
回归正题。
雏的菜单我吃过3️⃣季。分别是:云南,年度集合,回家吃饭。我从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主厨,像雏的Maro一样善变。正常的主厨研发出奏效的拳头新菜,或者主题,都会有一定的延续。毕竟市场消化和记住也需要时间。
但是Maro不,你能感受到他厌恶重复。猛扎下去探索完云南之后,翻篇。探索四川小吃,接着是探索家庭料理和Fine Dining餐厅的关系……(配图都为“回家吃饭”主题餐桌)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雏的每一道菜,拿出来看,似乎没有那么稳固。但是组合成套餐,你无法拒绝。这也就是老客人一直抱怨,雏越来越不好吃了,但还一直会来的原因。
餐饮业进步和丰富至此,允许有一些餐厅,仅仅为了体验和主题而存活。而相比于一本正经,讲调性有风情的上海市场。成都Fine Dining这一波或可以称之为Fun Dining ,重视餐桌上的乐趣。
同时根据一线情报,Maro本人现在正在成都Bistro Ghouse&Beefun玩耍,而雏的厨师也在各地开花。
……
或许也是一个重新思考「新中餐」的机会。很多曾经被划在新中餐类目中的主厨,现在都走向更加经典的道路。成都的Co现在做现代法餐。而杭州Wild Yeast更名为暗香获得米一,依靠中餐的大树。
在形式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新中餐又剩下什么?摆盘和出品形式,是阶段性模仿的还是有生命力?出品形式能否新定义一个菜系?
现在新中餐,能立得住的厨师和项目不多,印象最深的当然是上海的LingLong(摸到了中餐的鲜味和结构)。
也祝所有在新中餐路径上探索的主厨走得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