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都不敢干的事,荷兰打头阵了?9月底至10月初,这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还横跨了中国的国庆和中秋双节,没想到,一场围绕芯片产业的激烈博弈悄然升级。
就在不久前,特朗普再次宣布,针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将启动新一轮管制规定,且被美国拉入“实体清单”的中企,还需要遵循“50%规则”,只要是其控股超50%的海外子公司,也要遭受同样的对待,被打压、被制裁、被针对......
这霸王条款,真把人看笑了。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荷兰竟然主动配合,毫无征兆的就进行了“夺子”计划,宣布直接“接管”安世半导体,暂停了中资派去的CEO,外国高管夺权。这一系列动作迅疾而连贯,被外界普遍解读为西方对中国科技围堵的“协同举措”。
但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件事情,中企有何过错呢?西方给出的依然是“安全”理由,懂得都懂。虽然安世半导体曾是老牌荷兰半导体企业,但你自己经营不下去,负债累累,被来自中国的闻泰科技所收购,怪谁?在人家的经营下,安世起死回生,终于在2024年还清了所有的外债,现在好日子要来了,开始要明抢了?西方霸道蛮横的真面目还是露出来了。
但这场闹剧并未就此终结,中国快速反应,当即就进行了反击!据媒体报道,中国果断对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生产设施实施了出口管制,暂停其相关芯片产品的出口。这场交锋更像是一场围绕全球供应链命脉的精准“锁喉”与“反制”,荷兰“夺子”在前,中国“锁粮”在后,这不仅仅是反制,更是对西方的惩罚!
荷兰政府的行动,表面上是为确保“经济安全”和“欧洲控制权”,但其时机与动机耐人寻味。安世半导体并非一家普通的公司,它的芯片在中国境内的工厂贡献了全球约20%的该类芯片,占其总产能的70%以上。可以说,中国工厂是安世半导体乃至全球相关产业链的“主粮仓”。
中国的出口管制,本质上是握有“粮仓钥匙”的一方,在面对抢夺时,采取了暂停供应的防御性措施。这并非主动挑衅,而是对不公平、非市场行为的必要回应。
出口管制,相当于直接中断了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向欧洲、美国等地的芯片供应。这些被称为技术产品“心脏起搏器”的芯片一旦断供,首当其冲的便是严重依赖其产品的欧洲汽车制造业巨头,如大众、宝马等。生产线可能被迫放缓,成本急剧上升,最终这些额外成本或将转嫁给全球消费者。
当然了,此次事件给中国乃至全球的半导体行业都敲响了警钟。对于中国而言,它再次凸显了将核心技术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极端重要性。海外资产可能因各种不可控的原因而面临风险,这倒逼中国必须加速在半导体全产业链,尤其是在成熟制程的巩固与先进制程的突破上,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可控。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在部分领域“领跑”的过程固然充满阵痛,但这是摆脱被卡脖子命运的必由之路。
同时,这场博弈也并非意味着对话的大门彻底关闭。中国与欧盟有着每年高达8000亿欧元的庞大贸易额,半导体领域的合作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中国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了,“欢迎公平竞争”的立场。此次行动可以视为一个明确的信号——合作必须建立在公平、对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就是我们的底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