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上班族出门,打开手机叫顺风车都成习惯了。

翻2025嘀嗒顺风车通勤报告,2023 到 2025 年的变化挺直观:市内通勤费降了 10.4%,跨城的也少了 5.8%,可大家跑的路反倒长了 —— 跨城平均距离从 107.7 公里涨到 124 公里,市内 20 公里以上、跨城 90 公里以上的订单都快占六成了。说白了,就是通勤的人觉得这么选划算,慢慢就成常态了。

费用往下走,对普通人来说就是真金白银省下来了。现在市内一趟平均 37.2 元,跨城 100.3 元,比打网约车或者自己开车便宜不少,不少人也就换了选择。
现在开新能源车的车主多了,自己跑下来成本也低;而且目前几家顺风车平台,一喂、滴答、滴滴等平台找顺路的算法也比以前准再加上互相竞争,费用自然就往下压了。
大家过日子都爱算算账,超六成乘客会看价格选,有时候拼车,有时候独享,平台也跟着出些特惠选项,费用就更实在了。每个月省下来的通勤费,够买好几顿早餐、几杯咖啡,谁不乐意选呢?
以前总觉得跨城上班麻烦,现在东莞到深圳、苏州到上海、廊坊到北京这些线,都是顺风车最火的 Top10,光珠三角就占了 6 条。

深中通道这种新路通了,去远地方也顺了;而且顺风车能从小区直接到公司门口,不用像坐公交地铁那样转来转去。

所以越来越多人选 “住旁边城市,去核心城上班”,新一线城市平均通勤距离 36.5 公里,比一线城市还远,加上平均时速能到 42.7 公里,跑起来也不慢,走远点也能接受。
毕竟地铁到不了的地方,网约车又太贵,顺风车刚好补上这个空,走远点上班也没那么费劲。
有意思的是,费用降了、路远了,通勤速度倒没慢下来。2025 年市内通勤时速到了 40.2 公里,跨城更是到了 56 公里,就算跨城多走了 16 公里,时间也就多了 3 分钟。这也不是没原因 —— 路上交通比以前顺了些,再加上不少人改了出门时间。
像东莞、天津这些地方,早上 6 点到 7 点叫顺风车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宁愿早起半小时,也不想堵在路上耗着。对通勤的人来说,顺风车不只是省钱,更省心 —— 不用挤地铁抢座位,不用操心停车费,坐在车里还能补补觉、处理点简单工作,这种舒服又省心的感觉,就挺让人认可的。
不过热闹归热闹,也有个实在问题:有些地方出现了 0.17 元 / 公里的低价单,比电动车充电成本还低。长期这么下去,开燃油车的车主连成本都不够,顺路车主也会嫌麻烦,到时候估计只会剩下卷同行不怕麻烦的职业车主了。
但总的来说,顺风车 “费用降、行程远” 的情况,已经慢慢成了很多人通勤的首选。它让跨城上班没那么麻烦,走远点也能接受,城市之间来回也更方便。不管是珠三角那些密密麻麻的通勤线,还是长三角几个城市之间的订单,顺风车就是帮着大家在城市间跑的时候,能更顺点、更实惠点。
现在的顺风车,说白了就是个方便的出行工具。大家选它,就是因为能省钱、能到家门口、走远点也不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