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真探社#【忍住不吃零食的人,到底做对了什么?】减肥期间,几乎让每一个减肥人破防的,是防不胜防的——零食。 路边的蛋糕店、群里的奶茶拼单、同事递来尝尝的新品……这些随时突然出现的微小诱惑,总会在一些瞬间,让内心的减肥信仰迅速崩塌。 更烦的是,身边总有一个朋友,面对零食的诱惑,面不改色,从容拒绝。 「谢谢,我不吃。」 他们对家里的甜点、巧克力「视若无睹」,放到过期; 开了袋的薯片吃两片就停,半天后一问就是「啊,我忘了」; 最狠的是!放在手边的「小杯」奶茶,冰都化了还没喝完! 这让人忍不住怀疑—— 其实,虽然有人爱酸有人嗜甜,但人类几乎都爱吃零食,只是有些人吃得少,并且能够停下来。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获得如此强大的忍耐力,说停就停呢? 答案可能很残酷:人家或许,可能,压根儿,就不用忍…… 有些人,天生食欲不高 对减肥党们来说,「管住嘴」往往是个需要极大毅力的事儿,少吃一口都是极大的胜利。 瘦子们则总觉得「自己吃了很多」,但跟减肥的朋友一比,食量简直不在一个量级。 很多需要减肥的朋友忍不住吃吃吃,不是真的肚子饿,而是脑子馋。 但对瘦子们来说,这种胃和大脑唱反调的体验很难理解,吃饱就停才是常态。 之所以有如此差异,与 DRD2、FTO 等会影响食欲和饱腹感调节的基因有关。 基因就是这样不公平:有人吃一口就获得了快乐,有人吃十口还不够。 除了想不想吃,爱不爱吃也是影响零食喜好的原因。有的人不爱吃零食,是因为真的不喜欢…… 有些人,天生不爱这个味儿 对需要减肥的朋友们来说,不管这东西是辣的还是甜的,不管它是地上走的还是水里游的,评价往往只有一个—— 但在瘦子朋友们看来,它们的味道却可能千差万别。 之所以对同一个食物感受如此不同,也与基因有关,尤其是那些控制味觉和嗅觉受体的基因。 口味挑剔的人,零食千千万,值得一试的万里挑一;但在很多减肥的朋友们嘴里,零食……还有不好吃的? 难道命中没有这些基因,就注定要和零食纠缠一辈子吗? 别慌,人是复杂的,基因只能解释一部分,我们还有翻盘的机会。 零食,越吃越爱吃 正如很多人自从换了「不减 xx 斤,就不换」的头像,就再也没能换回来。当他们抱着「就吃一块」的信念拆开一包零食,也很难再停下来。 这不是简单的「自制力」问题,而是大脑掉进了陷阱。 零食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味道,还在于大脑对它的感知。 那些坚持低糖、清淡饮食习惯的人,味蕾和大脑对甜的敏感性较高,一点点甜食就会感到快乐满足。 相反,经常吃高糖食物的人,神经系统对糖的反应会逐渐减弱,需要越来越多的糖才能达到相同的满足感。 习惯了高糖高油的朋友,零食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拆开,就容易失控。 很多人吃零食的契机,不是「主动想起」,而是「手边就有」。 逛个超市,顺手带一包;刷个购物 App,随手下一单;看个短视频,新品买来尝尝看……最后就是桌子上、沙发边、抽屉里,随手都能摸出零食吃两口。 久而久之,吃零食的习惯也愈加巩固。有事没事,先吃再说。 而没有零食习惯的人……压根想不起来还有「吃零食」这件事。 就算管住了自己的嘴,很多人也会在身边人的影响下破防。毕竟——吃零食的习惯,会传染! 好在,基因改不了,但后天的习惯可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我们可以重塑大脑和味蕾对食物的反应。 例如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从全糖减为半糖开始; 例如每一口都细嚼慢咽,仔细感受食物的质地和风味; 例如分掉抽屉里的零食,打造「零食真空环境」。
#健康真探社#【忍住不吃零食的人,到底做对了什么?】减肥期间,几乎让每一个减肥人
绍元看健康
2024-05-06 10:48:10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