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苗寨锣鼓喧天,陈浩本想悄悄离开这个“误闯”的婚宴,却没想到,刚走出村口,就被一个穿着蓝裙的姑娘拦住了去路。
“你撒谎了。”她气喘吁吁,眼神却格外坚定。
“你根本不是新郎的朋友。”
三天前,他还在上海黄浦江边痛饮失恋的苦酒,三天后,却被一个陌生村落当成贵客款待。
陈浩还没想明白怎么走出这场闹剧,命运却像是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你必须留下来。”她忽然低声开口,语气决绝。
1
夕阳洒在上海外滩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却照不暖李明的心。
三天前,他在淮海路一家熟悉的咖啡店里,被女友张晓雯甩了,理由是他生活太无聊,像个“机器人”。
李明坐在办公室的工位上,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销售数据,脑子里却全是张晓雯那晚平静又刺耳的话。
“明哥,咱们分手吧,四年了,我觉得咱俩不合适。”张晓雯的声音冷得像冬天的风。
“为啥?我哪里做错了?”李明放下咖啡杯,手微微发抖,试图抓住点什么。
“你没做错,但你也没让我心动。”张晓雯叹了口气,眼神里带着失望。
“你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周末看看电影、吃个饭,偶尔出去旅游,生活像被设定好的程序。”
“我想要的是惊喜,是浪漫,不是这种平淡到让人窒息的日子。”
李明急了,声音有些颤抖:“可我对你很好啊,咱俩不是挺稳定的吗?”
“稳定有什么用?我要的是能让我心跳加速的男朋友,不是一个只会按部就班的保姆。”张晓雯的语气变得激动。
她提到公司新来的同事周杰,总是给女友制造惊喜,比如突然送花、策划生日派对。
“你呢?连我生日都是提前一个月在日历上标好,然后按时买个礼物,像完成任务一样。”
李明愣住了,反问道:“这样不是很贴心吗?”
“贴心个鬼!”张晓雯难得爆了粗口,声音里满是无奈。
“我要的是心动,不是贴心!你太理性了,理性得像台机器,我感觉不到一点爱情的温度。”
那天晚上,李明一个人走在黄浦江边,看着对岸灯火辉煌的陆家嘴,心乱如麻。
他翻开手机,浏览和张晓雯的聊天记录,平淡的对话像白开水:
“今晚加班晚了,你先睡吧。”
“好的,你也早点休息。”
“明天冷,记得多穿点。”
“嗯,你也是。”
这些对话让他突然明白了张晓雯的失望,他们的感情确实缺少恋人间的甜蜜和火花。
但他不知道怎么改变自己,内向、理性、按部就班,这就是他的性格。
更让他痛苦的是,他曾承诺带张晓雯去巴黎旅行,那是她的梦想。
他攒了钱,却总因工作推迟行程,最终不了了之,这成了压垮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天上班,李明心不在焉,同事小王拍拍他的肩:“明哥,听说你和晓雯分了?”
“嗯。”李明低头,没多说。
小王坐在他桌边,语气轻松:“没啥,天涯何处无芳草,重新找一个就是了。”
“不是配不配的问题,是我太无趣了。”李明苦笑,停下手里的活。
“她嫌我像机器人,生活没惊喜,我想了一晚上,她说得没错。”
“那你咋办?”小王好奇地问。
“我想出去走走,散散心,请几天假,去个远点的地方。”李明抬头看向窗外的天空。
“去哪儿?三亚?丽江?”
“湖南吧。”李明想了想,语气坚定。
“听说那儿的山水美,民风淳朴,我想换个环境,找找感觉。”
小王愣了:“湖南?你一个上海人跑湖南干啥?有啥好玩的?”
“不知道,但我想看看不一样的生活。”李明笑了笑。
其实,这个决定还有个隐秘的理由:他翻出小时候的笔记本,记着和父母去乡下度假的快乐时光。
那是他少有的无拘无束日子,他想在湖南找回那种纯粹的快乐。
下午,李明去找领导请假,部门经理老赵看他脸色不好,爽快批准:“行,休息几天调整下,项目还等着你呢。”
“一个星期就行。”李明点头。
“注意安全。”老赵拍拍他的肩。
回家后,李明开始收拾行李,旅行箱里塞了几件衣服、相机和充电器。
他找到一张和张晓雯的合影,是去年在东方明珠拍的,两人笑得灿烂。
盯着照片看了半天,他最终把它塞进抽屉,决定让过去成为过去。
收拾行李时,他给母亲打了电话,提到分手和旅行。
“妈,我和晓雯分了,打算去湖南散散心。”
母亲有些担心,但支持他:“多看看世界,也看看自己,湖南是我年轻时想去的地方,你替我看看吧。”
2
这段对话让李明觉得,这次旅行不仅是疗伤,还带着母亲的期望。
他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是时候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第二天清早,李明拖着行李箱出了门,没订酒店,没做攻略,就是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上海到长沙的高铁要五个小时,他挑了个靠窗的座位,看着窗外风景,心情渐渐平静。
离开上海时还是阴天,越往南走,阳光越明媚,到了湖南境内,蓝天白云让人心情舒畅。
“各位旅客,列车即将到达长沙南站……”广播响起,李明收拾好背包,下车。
在长沙火车站,他没停留,直接买了去湘西苗族自治州的车票。
等车时,他听见两个背包客聊天,一个穿冲锋衣的男生说:“凤凰古城太商业化了,不如去小村子看看原汁原味的苗族风情。”
另一个女生接话:“我朋友去过个叫青坡村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得特别好,游客少。”
李明心中一动,原本想去凤凰古城,现在觉得小村子更吸引他。
在火车站,他还遇到个卖花的老奶奶,老人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小伙子,旅途顺心哦!”
李明买了朵花,老人送他一句苗族谚语:“山高路远,心诚则灵。”
这句话让他觉得旅途有了种神秘的期待。
五个小时后,李明到了吉首市,租了辆车准备自驾。
租车老板热情地给他画了张简易地图:“小伙子,第一次来湘西吧?建议去凤凰,再去德夯苗寨,风景不错。”
“老板,青坡村您知道吗?”李明问。
“知道!那是个纯苗族村子,游客少,文化保存得好,你咋想去那儿?”老板好奇。
“想看看原生态的苗族风情。”李明笑笑,想到背包客的话。
“那你去对了,青坡村的村民特别热情,就是路不好走,小心点。”老板叮嘱。
李明开着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进,湘西的山路果然难开,很多地方没护栏。
开了两小时,GPS信号断断续续,他只能靠路标。
半路上,他停车休息,遇到个苗族老人在路边弹芦笙,老人邀他一起哼唱。
虽然语言不通,音乐却拉近了距离,李明拍下这幕,觉得湘西的文化已经开始打动他。
又开了半小时,他看到路牌:“青坡村5公里”,心情一下雀跃起来。
十几分钟后,他到了青坡村,村口有座小木桥,桥下溪水清澈,木屋青瓦,充满苗族特色。
但村里异常热闹,锣鼓声、歌声不断,路边停着各种车,从面包车到豪车都有。
李明把车停好,下车查看,迎面走来个穿苗族服装的中年大叔,热情打招呼:“小伙子,来参加婚礼的吧?”
“婚礼?”李明一愣。
“是啊,周志强的婚礼,今天可热闹了!”大叔兴奋地说。
“来都来了,进去喝杯喜酒,村里难得办这么大的婚礼,错过可惜。”
李明想解释自己只是路过,但大叔已经拉着他往村里走。
“大叔,我不是来参加婚礼的,我只是……”
“别客气,来都来了!”大叔摆手,滔滔不绝。
“周志强是我们村的骄傲,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现在在长沙开了公司。”
“新娘子也好,邻村的,长得像朵花似的。”
走进村子,李明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空地上搭着大帐篷,几十张圆桌摆得整整齐齐。
村民们穿着节日盛装,有的忙着做菜,有的搬桌椅,热闹非凡。
村中央的表演区,几个苗族姑娘在跳传统舞蹈,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3
“你是志强的啥朋友?”大叔问。
李明心里叫苦,想走都走不了,只能硬着头皮说:“我是……他的大学同学。”
“哦,大学同学!难怪你看着文质彬彬的。”大叔更热情了。
“走,我带你去见志强,他在招呼客人。”
李明被拉到人群中,心跳加速,他从没冒充过别人,更没参加过苗族婚礼。
“志强!你的大学同学来了!”大叔喊道。
一个穿新郎礼服的年轻人走过来,二十七八岁,模样英俊,看到李明时眼里闪过一丝疑惑。
“你好,我是周志强。”他礼貌地伸出手。
“你好,我是李明。”李明握手,暗暗祈祷别露馅。
“李明……李明……”周志强重复着名字,显然没想起这个“同学”。
但他没揭穿,笑着说:“想起来了,欢迎你来参加我的婚礼!”
“恭喜恭喜。”李明松了口气。
“来,我介绍下,这是我新娘小芳。”周志强拉过一个穿苗族新娘服的姑娘。
“小芳,这是我的大学同学李明。”
小芳长得漂亮,皮肤白皙,眼睛大大的,苗族服装上银饰层层叠叠,耀眼夺目。
“李大哥好。”小芳声音甜美,带着苗族口音。
“新娘真漂亮。”李明由衷夸道。
“谢谢李大哥。”小芳羞涩地笑了。
这时,一个穿浅绿色连衣裙的姑娘走过来,气质清新脱俗,没穿苗族服装,但很有魅力。
“表姐,客人差不多到齐了,可以开始了。”她对小芳说。
小芳点头,对李明介绍:“李大哥,这是我表妹小玉,县城的小学老师。”
“小玉,这是志强的大学同学李明。”
小玉瞥了李明一眼,礼貌点头:“李先生好。”
“你好。”李明回应。
就在这时,一个穿苗族服的大婶跑过来,硬塞给李明一串银饰项链:“小伙子,入乡随俗,戴上这个!”
李明手忙脚乱地戴上,引来周围村民善意的笑声,他尴尬又觉得有趣。
村里广播响起:“亲朋好友,婚宴马上开始,请入座!”
李明被大叔拉到一张圆桌前,桌上坐着县里的干部和志强的同事,都是外地客人。
大叔介绍:“这是志强的大学同学李明,从上海来的!”
对面一个中年阿姨眼睛一亮:“上海来的?房价是不是老贵了?”
“还行,确实不便宜。”李明老实回答。
“听说上海人月薪好几万!”另一个男人插话。
“没那么夸张,我就是普通上班族。”李明笑笑。
这时,一个村民拿着红色记账本过来收礼金:“按照习俗,大家随个礼。”
李明看着别人掏钱,心里犯难,不随礼太尴尬,随礼又觉得自己像个冒牌货。
他想起张晓雯说他“从不冒险”,心一横,决定试着跳出自己的框框。
“李先生,你随多少?”村民问。
李明看了看,干部随了1000,同事随了800,他咬牙掏出1200块:“一千二。”
“好的,李明先生,1200元。”村民在本子上记下。
看到自己的名字写在礼单上,李明有种奇妙的感觉,像是正式融入了这场婚礼。
4
婚宴开始了,李明被这原生态的喜庆气氛深深震撼,和上海的酒店婚礼完全不同。
没有矫情的煽情环节,没有复杂的仪式,只有发自内心的欢乐和真诚的祝福。
新郎新娘穿着华丽的苗族服装,手捧酒杯,逐桌敬酒,村里的老人用苗语唱祝福歌。
虽然李明听不懂歌词,但那种真挚的情感让他感动。
“李大哥,谢谢你大老远从上海赶来。”周志强举杯,脸红扑扑的。
“这杯酒我敬你,干了!”
“应该的。”李明举杯,心里有点愧疚,喝了一口烈得像火的米酒。
“李大哥,我们苗族的婚礼咋样?”小芳笑盈盈地问。
“特别有味道,比城市里的婚礼更有意思。”李明真心地说。
“那是,我们苗族的婚礼传承千年,每个环节都有讲究。”小芳骄傲地说。
“等会儿还有好戏呢!”
果然,接下来的节目让李明大开眼界,年轻人们跳起苗族舞蹈,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最有趣的是“拦门酒”,新娘的朋友拦住新郎,让他喝酒过关。
几个苗族姑娘端着酒碗站成一排,周志强得一口气喝完才能通过。
“志强,加油!”客人们起哄。
周志强喝到第三碗时,脸红得像苹果,小芳心疼地拦住姐妹们:“够了,再喝就醉了!”
全场爆发善意的笑声。
敬酒时,周志强私下对李明说:“兄弟,谢谢你来,我差点因为事业错过小芳,这婚礼让我找回了初心。”
这话让李明愣了愣,他想到自己失去的感情,开始反思自己的“初心”。
小玉端着一盘酸汤鱼过来:“各位,这是我们苗族的特色菜,尝尝看。”
她放下菜,笑着介绍:“我教学生时,还带他们编苗族花带,寄给外地的笔友。”
李明对她的热情和责任感刮目相看,觉得这个姑娘有种特别的魅力。
“你是上海来的?”小玉主动搭话,眼睛亮亮的。
“嗯,第一次来湘西。”
“感觉咋样?”
“震撼,这婚礼比城市里的有人情味。”李明实话实说。
“你干啥工作的?”小玉好奇。
“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
“哇,互联网!跟电视里演的一样吗?”小玉兴奋地问。
“没那么夸张,就是普通上班族。你呢?听说你是老师?”
“嗯,在县城教语文。”小玉有点腼腆。
“比起你的工作,我的太普通了。”
“老师很了不起,我挺佩服的。”李明认真地说。
两人聊得投机,小玉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问上海的地铁、外滩夜景、时尚生活。
“上海真有那么多高楼?”小玉睁大眼睛。
“有,有的比山还高,电梯几分钟就到顶。”李明比划着。
“天哪!我想去看看!”小玉眼中满是向往。
“我从小没离开过湘西,最远只去过长沙。”
李明被她的纯真打动:“有机会你一定要去上海,我给你当导游。”
“真的?一言为定!”小玉半开玩笑地说。
婚礼进入高潮,新郎新娘要在全村人见证下交换戒指。
5
主持仪式的老人用苗语讲解戒指的意义,一个村民翻译给李明:“戒指是心与心的连结,永不磨灭。”
这话让李明想起他和张晓雯从未有过的默契,心头一酸。
全场围成大圈,新郎新娘交换戒指,掌声和祝福声响成一片。
“愿你们白头到老!”
“早生贵子!”
看着新人的幸福笑容,李明想起自己和张晓雯计划过的婚礼,如今都成了泡影。
“李先生,你咋了?是不是不舒服?”小玉注意到他的失神。
“没事,想起点往事。”李明挤出个笑。
“想女朋友了?”小玉天真地问。
“前女友,刚分手。”李明犹豫后实话实说。
“啊,对不起,我不该问。”小玉慌了。
“没事,都过去了。”李明摆手。
“其实也没啥,分开就分开,挺正常的。”
“你这次是来散心的?”
“嗯,想换个环境,看看不一样的生活。”
小玉点点头,没再问,但眼里多了点关切。
她轻声说:“我也有过放不下的东西,比如想去外地读研,但家里不让。”
“后来我想通了,放下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她从口袋掏出一小块苗族刺绣,塞给李明:“送你,带着希望往前走。”
李明接过刺绣,心里暖暖的。
婚宴持续到下午四点多,客人们陆续离开。
李明准备告辞,找到新郎新娘:“志强,小芳,我得走了,祝你们百年好合!”
“李大哥,这么快走?住一晚再走吧。”周志强不舍。
“不了,我还得赶路。”李明摆手。
“谢谢你们招待,这是我见过最特别的婚礼。”
“那好,一路平安!”小芳笑着说。
几位村民送他一小罐自酿米酒:“带走我们的热情!”
一个老奶奶还用苗语为他祈福,让他觉得被这个村子接纳了。
李明走向停车的地方,心情比来时好了很多。
这场意外的婚礼让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也许张晓雯说得对,他需要更多激情。
但这种人与人的真诚,不也是宝贵的吗?
走到村口,他回头看青坡村,夕阳下炊烟袅袅,孩子们在嬉笑,美好得像画。
他拿出手机,想拍几张照片留念,默默许愿:希望这次旅行能让他找到新方向。
他拍下村口的木桥和小溪,想象以后能再回来。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喊声:“等等!”
李明转过身,看见小玉小跑着追来,手里拿着什么东西。
她气喘吁吁地跑到他面前,接下来的话却让李明心跳加速,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