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人们,普遍焦虑、压力大。 一方面是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

东哥喜欢读书 2024-04-15 20:58:27

如今的人们,普遍焦虑、压力大。 一方面是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买了房,又要买车,有了门面,还要有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另一方面,虚荣心增强了,说好听一点,这叫作有上进心。看见身边的人比自己好过了,自己却不甘愿低人一等。于是,整日劳碌、奔波,暗中较量,终于,内心不安了起来。 还有一个方面是分配不公所致,主要是单位人员。 就拿我来说吧!1994年参加工作,在一所乡小学教书。当时工资只有175元,而整个学校工资高的也只有二百多元。工资差距不大,大家不会去比的,因为工资是国家算出来的,不是学校算出来的,有什么比头?同事相处很是愉快,没有利益相争。每天在同一个锅灶里吃饭,早上吃的是稀饭、馒头、泡豇豆,很脆的那种。中午吃的是肥肉混同瘦肉一起炒的菜,每个人碗里舀上一勺,吃完饭,碗里还会有一层油,再来一勺羹锅汤,喝得直啧嘴。晚上通常吃的是面条,吃三两居多。一个月下来,生活费也就四五十元左右。而唯一要比的就是教学成绩,但也从来不会考虑是否有早晚自习费、课时津贴费什么的,哪怕教学成绩考了第一名也没有奖金,只在乎的是自己在领导、同事心目中的地位。说穿了,领到手的,除了工资,还是工资。 当然,也不是那么绝对。我记得有且只有一次发放了津贴。那是一次半期刚考完试,全乡教师要集中在乡中心小学阅卷。但前一天下了雨,村上有些老师没来阅卷,因为家里种了地,要趁着土湿栽红苕。校长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他理解他们,于是笑着对我们说:“虽然他们没来,但你们也要把卷子阅完。阅完后,每人发50元阅卷费。”大家听了,欢呼雀跃了,差一点喊出“校长万岁”来。我也是在那时才知道有“阅卷费”这一说。 回过头来看看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是那时的50倍了。在教学工作中,每一步都是用钱来计算的,早晚自习要算钱,补课要算钱,课时要算钱,开运动会当裁判要算钱,课后服务费要算钱,值班要算钱,出勤考核要算钱,替老师代上一节课也要算钱,职务也要折算成钱,招补习生要算钱,教学质量当然要算钱,外出学习更要算钱,评职晋级也是为了钱。如此看来,只有在学校上厕所不算钱了。 你说,为了钱,机关算尽不累吗?如果累了,却没有得到钱,或者领少了钱,心里能快乐吗?

0 阅读:28
东哥喜欢读书

东哥喜欢读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