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母亲大人又来“视察”了,自儿子觅得良缘后,母亲的探访频率明显增加,这份看似寻常的牵挂,实则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生活的深切关怀与对家庭圆满的殷切期盼。

母亲走进我的工作室,熟络地跟几位朋友打招呼,一点也不生分。
话匣子一打开,她便和朋友们聊起了我小时候的趣事、创业初期的艰辛,言语间没有抱怨,只剩“如今你们都好好的,我就放心了”的欣慰。
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附和几句,母亲被逗得眉开眼笑,原本宁静的工作室,瞬间被欢声笑语填满,那份朴素的“忆苦思甜”,成了最动人的家常。

我拨通了弟弟妹妹的电话,约好一起陪母亲中午出去小聚。
餐馆里,我们选了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上,映着母亲眼角的皱纹,却显得格外温柔。
我点了母亲最爱的菜,妹妹贴心地给她夹菜、倒开水,话题从家常琐事聊到晚辈近况,从过去的苦日子谈到如今的好日子,没有刻意的寒暄,只有自然而然的亲近。
母亲一边吃着菜,一边叮嘱我们要互相关照,语气里满是慈爱,我们静静听着,偶尔插几句话,时光在这样的闲适中缓缓流淌。
这一刻,忽然读懂了“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深意——不是轰轰烈烈的仪式,而是寻常日子里的相伴,是你一言我一语的琐碎,是彼此眼中藏不住的关切。

人到中年,愈发觉得有一种幸福,叫做“父母还在”。
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有撒娇的底气,有归途可寻;
父母在,家就有了根,有了最温暖的牵挂。
母亲频繁的“视察”,不过是想多看看我们,多参与我们的生活;
她的忆苦思甜,不过是想让我们珍惜当下的安稳。

“上有老”的日子,看似寻常,实则是千金难换的福气。
多少人长大后才明白,能陪着父母吃饭、聊天、听他们唠叨,是多么珍贵的时光。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岁月不居,时光易逝。
趁父母还在,多抽点时间陪伴,多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才追悔莫及。
愿我们都能珍惜这份“上有老”的幸福,把寻常日子过成诗,让陪伴不留遗憾,让父母的晚年,被温暖与爱意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