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撒哈拉“湖纪元”:7000年前消失的湖泊

一个环境学家说“撒哈拉沙漠之所以荒芜,是因为这里本来就干燥”。这句话其实跟史前考古还有气候科学压根就不搭边儿。数据和模型

一个环境学家说“撒哈拉沙漠之所以荒芜,是因为这里本来就干燥”。这句话其实跟史前考古还有气候科学压根就不搭边儿。

数据和模型揭示:撒哈拉其实是地球上变化最剧烈的地方,7000年前的它,是雨水充盈的湖区绿洲,光是巨型湖泊就占了十万平方公里。

撒哈拉“湖纪元”:7000年前那片巨型内海如何孕育了古埃及的粮仓

我查了数据,发现个更夸张的事实:德国GEOMAR、美国和韩国科学家联合考察队(2021年)在地中海苏尔特湾钻探发现,撒哈拉的古河流与湖泊沉积物含量巨大。

海底圆筒取芯好似帮你翻开一本尘封的地球大书,每一层都躺着河沙、淡水贝壳还有古代植物的残骸,都在清清楚楚地呈现出过去16万年里撒哈拉有好几回绿洲变沙漠又变绿洲的循环。

最近一次“湖纪元”出现在大概7000年前,那时候极地冰帽变小,地球轨道有小小的变化,结果就使得季风往北移动,降水一下猛增,湖河又重新有了生机。

别瞧今儿个的撒哈拉热得要命,其实在三四万年前,那儿植物可茂盛,大大小小的湖泊像星星似的到处都是,河流密布,动物、鸟儿还有人类活动极为频繁。

依据美国家庭气象研究所的建模数据来看,那会儿撒哈拉的年降水量能到800毫米以上,有些个地方甚至都能够去种小麦跟豆类。

体现在考古遗迹上,就是在利比亚、乍得、苏丹、埃及边境常常能发现史前岩画,其中挺出名的“游泳人”以及放牧场景,就把那一段美好的时光给生动地描绘出来。

撒哈拉“湖纪元”:7000年前那片巨型内海如何孕育了古埃及的粮仓

而现在的撒哈拉,蒸发量抵得上降雨量,白天最高气温可以破纪录地到达58℃,夜里却骤降到零度上下。

科学家讲道,这种极端的变动,就是湖纪元结束后的后果——撒哈拉那边干湿期来回更替,极端的气候让生态系统一下子就缩了水。

并且沙暴、盐碱还有高温,快速把植被给破坏掉,让土地变成了如今这般的死亡之海。

考古学家曾在摩洛哥、苏丹交界石洞里发现大批牛、驼、犀牛、鳄鱼和鱼的化石,以及人类聚落遗址。

不仅如此,人群以捕鱼狩猎、畜牧种植为生,明明是谷物和家畜的原产地,有没有颠覆你认知?

再看看湖纪元对周边地区的冲击,撒哈拉消退后,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尼罗河谷。

撒哈拉湖水周期性地溢流,不光带来泥沙、养分还有植物的种子以及家畜的品种。

撒哈拉“湖纪元”:7000年前那片巨型内海如何孕育了古埃及的粮仓

湖纪元快要结束的时候(差不多公元前5300到4000年),好多人跟潮水一样往尼罗河流域还有地中海沿岸跑,带去了先进的石器、陶器、种植以及驯养这类技术。

埃及的农业革新和文明兴起,全赖一波“环境红利”与技术迁徙,湖纪元那时候的技术跟经验,给古埃及的“粮仓奇迹”铺了底子。

考古数据表明,在公元前7000到4000年这期间,古埃及北部人口猛增,粮食产量超过千吨,有考古地层、墓葬还有遗址出土的杂粮以及家畜骨骼能作为证据。

大麦、小麦、鹰嘴豆、牛羊驼这类史前品种在这个时候都大范围地扩散开来,给法老王朝提供了充足的支撑。

古埃及“凯姆特”(黑土地),实际上就是湖纪元留下的遗产。每当遇到干湿气候交替的时候,湖水一退下去,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就赶紧去填充那些低洼之处,滋养出肥沃的冲积地带。

在文化层面的影响,湖纪元沉淀下来的“环湖聚落”“石针遗址”“水神祭祀”在埃及神话和信仰体系中扎了根、发了芽,成为了太阳神、冥神、丰收女神等好多种原型。

如果研读过金字塔文本,便会发现满篇皆是水、土、冥界和洪水这类内容,“一切起源于大湖”的信仰一下子渗透到建筑、美术以及宗教的核心之中。

再来横向对比,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以及黄河流域,史前的农业文明都和气候的剧烈变化以及河流湖泊的周期变化紧密相连。

撒哈拉的湖纪元与两河流域干湿期牛羊大迁徙、河姆渡和仰韶文化的水稻蓄水共生,都是地球环境周期对人类发展起“推手”的典型。

再瞧瞧现代北非,撒哈拉沙漠面积在一个世纪里扩大了超10%;近代的绿洲还有地下水露头越发紧张,窗口期越来越少。

在水文地质与古气候领域,专家们一般认为,撒哈拉地区未来或许会随地球轨道周期以及极地冰盖的变化,重新进入湿润阶段。

不过具体时间难以确定,当下虽然地下水开发及人工绿化技术已有一定进展,但距离达成如“湖泊时代”般的大规模生态转变仍有较大差距,埃及及其周边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极易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未来应对需依靠生态修复与区域协作。

撒哈拉“湖纪元”:7000年前那片巨型内海如何孕育了古埃及的粮仓

结尾要说,谁说撒哈拉一直是“不毛之地”,

时光悄悄地流转着,湖泊有出现也有消失;文明也是此长彼消,说不定未来哪天,那所谓的“极端环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变成了人类的大粮仓。

声明:本文内容85%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内容借助AI辅助,但是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图片素材全部都是来源真实素材或者AI原创。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望读者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