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访问中国 - 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交流中心 深化协同赋能区域发展

【产学研视点】访问中国 - 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交流中心 深化协同赋能区域发展近期,产学研视点(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水利工程技

【产学研视点】访问中国 - 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交流中心 深化协同赋能区域发展

近期,产学研视点(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水利工程技术分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工程建设专委会、中国电子企业协会标准与技术成果转化工委会)王建省教授一行,赴中国 - 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交流中心开展访问交流。此次互动立足产学研协同核心,紧扣上合组织区域经贸合作需求,为跨领域资源对接与长效合作搭建框架。

访问聚焦:锚定产学研与上合经贸对接核心目标

此次访问以 “资源协同、需求对接、价值共创” 为导向,核心目标指向三方面。其一,打通产学研资源与上合组织区域发展的连接通道。王建省教授团队,结合水利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协同、电子技术标准转化领域优势,探索科研力量、行业资源与上合区域经贸需求的匹配路径。其二,构建多方参与的合作框架。围绕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共性需求,明确高校科研、行业协会、经贸平台的角色定位,为后续合作划定方向。其三,推动技术标准与成果转化的国际化衔接。依托三家协会在领域标准制定、成果推广的经验,探讨如何将国内成熟技术标准与上合区域实际结合,为产学研成果 “走出去” 提供支撑。

交流框架:围绕三大维度搭建合作基础

双方交流聚焦 “需求 - 机制 - 路径” 三大维度,形成框架性共识。在需求对接维度,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水利工程技术分会重点梳理上合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升级需求,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工程建设专委会分析工程建设领域协同标准缺口,中国电子企业协会标准与技术成果转化工委会调研电子技术应用场景需求,为后续合作明确重点领域。在机制搭建维度,探讨建立 “产学研团队 - 行业协会 - 上合中心” 三方沟通机制,明确定期交流、信息共享、资源对接的基本流程,避免合作碎片化,确保协同高效。在路径探索维度,提出以 “标准共建、成果推广、需求响应” 为核心的合作路径 —— 先联合开展上合区域行业需求调研,再依托协会优势制定适配标准,最后通过上合中心平台推动产学研成果的试点与应用,形成闭环式合作框架。

访问价值:多方共赢助力区域与行业发展

此次访问的价值体现在多主体、多层面。对高校科研力量而言,王建省教授团队通过与上合中心对接,为科研工作锚定国际区域实际需求,避免科研与应用脱节,让产学研成果更具落地性;对三家行业协会来说,借助上合中心平台,将领域服务从国内延伸至国际区域,拓展行业资源的辐射范围,同时通过对接国际需求,反哺国内行业标准的完善与升级;对中国 - 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交流中心而言,引入高校与协会的产学研资源,丰富了经贸交流的内涵 —— 从传统商品贸易延伸至技术、标准、成果的合作,提升上合经贸交流的质量与层次;对整个上合组织区域发展而言,此次对接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提供了技术与标准支撑,助力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展望:从框架到落地的持续推进

后续,双方将以此次访问为起点,推动框架性合作向实质性落地迈进。第一步,联合开展上合区域重点行业需求专项调研,形成需求报告,为合作提供精准依据;第二步,细化三方沟通机制,明确各主体职责与对接节点,确保合作有序推进;第三步,选取 1-2 个需求迫切、基础成熟的领域(如水利基础设施标准、电子技术应用)开展试点合作,积累经验后逐步拓展;第四步,依托上合中心平台,定期举办产学研成果对接会,吸引更多高校、企业参与,形成规模化合作效应。

王建省教授一行与中国 - 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交流中心的互动,为产学研协同对接国际区域合作提供了新范式 —— 以需求为导向、以机制为保障、以路径为支撑,既符合国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国际区域合作的战略方向,也为行业协会、高校、经贸平台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框架,未来有望成为产学研赋能国际区域合作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