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方法远离小儿食积!文末附常备中成药
小儿积食是中医儿科的一种常见病症,中医辩证通常会考虑积食的病因、症状、舌苔脉象等方面。
【辨识小儿食积常用方法】
1.口气臭秽如果早上起来闻闻孩子嘴巴有明显的味道,积食的可能性就特别大,如果有酸臭味,那积食往往就很严重了!
2.频繁打嗝有晕车经验的人最能体会到这一点,胸口像是有气憋着,想吐吐不出来,孩子食物吃多了也是一样,气涌上来就会不停的打嗝。
3.呕吐不止严重的还有呕吐的情况,这种一般吐出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有这种情况一般就是积食了!
4.大便比较臭、酸腐臭味虽然孩子上厕所,我们会称作是”拉臭臭‘,但是积食孩子的大便味道是不一样的,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大便的臭味,往往在开始几天会比较严重,然后会慢慢变得清稀,味道变成淡淡的腥臭。
5.不停的放臭屁有些孩子还会肚子胀满,不断咕咕作响,如同有气在串,同时会不断排气放屁,味道也会比平常要大。
6.舌苔变厚、脸颊发红孩子积食舌苔变化是很明显且典型的,往往在舌体的中间部分会出现硬币大小的厚舌苔,也有整个舌苔变厚腻的情况,家长要学会甄别!如果出现上面说的几类情况,就要高度怀疑孩子是否积食了。
【中医辨证】
1. 食积内阻:孩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酸臭,舌苔厚腻,脉象滑数。这是由于饮食不节,导致食物积聚在胃肠道内,无法正常消化吸收。
2. 脾胃虚弱:孩子积食的同时,还可能伴有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疲惫等症状,舌苔白腻,脉象细软。这表明脾胃功能较弱,无法有效运化食物。
3. 湿热内蕴:除了积食的症状外,孩子可能会出现口臭,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等表现,脉象滑数。这意味着体内有湿热之邪,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
4. 肝气郁结:有些孩子在积食时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易怒等情况,舌苔薄白,脉象弦数。这种情况可能与肝气郁结有关,影响了脾胃的正常功能。
中医治疗小儿积食通常会根据具体的辩证结果,采用中药调理、推拿按摩、饮食调理等方法。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喂养和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孩子的积食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常备中成药】小儿积食的中成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消食导滞剂:保和丸、大山楂丸、小儿消食片、小儿喜食糖浆、山麦健脾口服液等。
2.消食健脾剂:健胃消食片、启脾丸、婴儿素、宝儿康糖浆、小儿健脾丸、参苓健脾丸、健脾消食口服液、肥儿糖浆、婴儿健脾散、童宝乐片、参苓白术散等。
3.消痞化积剂:小儿化食丸、枳实导滞丸、小儿增食片、化积口服液。
【远离小儿食积的一个有效方法】
晚上8点后不建议要再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