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在海里连续游泳53个小时,你信吗?

懵懵惺忪 2024-03-02 12:14:27
说实话,看完传记片《奈德》后,我仍然无法相信真的有人类可以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不眠不休,连续游53个小时。 但是真的,是真的。再怎么不相信,它都是真的。电影也是有原型人物的。 很不可思议不是吗?我“24小时不睡觉”都很难做到,有人可以三天两夜不睡觉,还一直在运动,而且过程中极有可能遭到海洋生物的袭击。 奈德28岁的时候就试过从古巴游到佛罗伦萨,但那时候的她失败了,往后三十年她都没有再次尝试,那仿佛只是存在她回忆里的梦想。 而奈德这过去的这三十多年如溪流,静静地,毫无波澜。 在60岁时,人们认为半截入土的年纪,奈德感到前所未有的不服输,她不甘于平庸地度过这一生。30年前放弃的梦想,她打算重捡,并立即开始为之努力。 “生命只有一次,狂野而珍贵,你打算怎么过?” 奈德不困于什么年纪该做什么,她要游,就去游。 “(60岁)是要游的理由,而不是不要游的理由。” 四年,奈德花了四年,总挑战次数五次,前四次都失败了,甚至差一点危及生命,但奈德从不被眼前困难打倒,她只会解决困难,再次出发,直到胜利。然后,她赢了。 28岁做不到的事情,奈德在64岁的时候做到了。 结尾的一句“我们成功了”,观影本一直很冷静的我,忍不住嚎啕大哭了。我认为不可能的事,真的有人做到了。 即将28岁的我,眼里有很多“不可能做到的事”,可是放眼看看网络上的人,有那么那么多优秀的人,有那么那么多人做到了我认为不可能的事。 我为什么还要认为那些事是不可能的事啊?too stupid,too lazy。 又想起了麻赢心导演的故事,那位和周冬雨章宇合作拍了《鹦鹉杀》的导演。她的故事同样存在着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但是她“使之发生”。 没有人相信21岁残疾的小城姑娘能够去西班牙读书,她去了。和妈妈在西班牙只有2500欧的生活费,她必须赚钱,于是她去给欧洲媒体写邮件,告诉他们她可以胜任写球评的工作,最后她拿下了那份工作。她喜欢的球员,她曾经设想过去他童年生活的小镇看一看,然后她去了,还在那儿遇到了球员本人。从发自本能的必须写作到拍短片、拍电影,她都在让曾经想象的事情,触碰到现实,“使之发生”。她想,于是她做,于是“使之发生”。 想—做—实现想,最重要的一环——去做。 愿你我都能“使之发生”,never ever give up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