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乌尔善执导,冉平、冉甲男、乌尔善、曹升编剧的神话史诗《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开创了中国电影神话史诗的全新类型。影片在叙事上,摆脱了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叙事的惯用套路,特别是在角色设定、台词金句当中,蕴含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本叙事及价值观。
姜子牙,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当中的重要人物,历史上也是辅佐周王的著名军事家、思想家。姜子牙著作《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以姜子牙《六韬》的方式打开《封神第一部》《封神第二部》,感受神话史诗影片当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智慧。
编剧冉平老师曾在采访中透露:“如果姬发是由姜子牙引领出来,那就是一个好莱坞电影包上了中国文化的皮,一个人穿上了殷商时期的服装而已。姜子牙放弃法术,是为了拯救天下众生。而姬发也是以弱抗强,有精神上的追求。他们是不谋而合,志同道合。我们主要写的是天道人伦,姬发承担的是人伦秩序,姜子牙承担的是天道,这两个加起来就是中国文化最主要的东西。
和神仙以及商王殷寿相比,姬发肯定不是最有力量的。他的力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抗争精神,再一个他的人格。建立起来人和人的关系要靠他的人格,坚韧不拔,不畏强,对人的坦诚和热情,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才能建立周礼,这种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是东方的。所以对商周转变并不是谁比谁强,而是要建立秩序。秩序不是靠着力量,而是要靠人格精神,是姬发找准了这件事情。所谓史诗也好,讲好中国故事也好,只有这样才能够展现出来。”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先秦《六韬·文师》
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天下是所有人共有的天下。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当中,姜子牙面对女娲庙的四大伯侯就引用了《六韬》当中的金句:“天下,非商王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正是这句振聋发聩的号令,点醒了四大伯侯,在天谴面前,四大伯侯也同样肩负着拯救天下万民苍生的使命。
“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六韬·龙韬·军势》
利,指有利形势。时,时机。善于用兵作战的人看到有利的形势绝不会放过,遇到适当的机会绝不会犹豫不决。这句话说明用兵之人要善于抓住有利战机而且行事要果断。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开篇,先锋官邓婵玉率魔家四将与八百骑兵渡河,西岐小分队假扮西岐农夫拆桥,正是利用河流湍急、殷商重甲骑兵不善水性的有利形势,对敌军进行突袭。
隐藏自身的计谋,保守自己的动机,加固壁垒,埋伏精锐的甲士,不发出任何声响,使得对手不知道我方的已然有所防备。想要进攻西面,就先去佯攻东面。
西岐面对殷商大军压境的强势进攻,姜子牙为西岐少主献计献策:“我没看到大军,我只看到大鱼了。”夜半,西岐小分队派出雷震子入邓婵玉大营盗走魔礼青的青云剑,吸引魔家四将巨人愤怒离营,正是《六韬》当中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先秦《六韬·文师》
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
“利而无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六韬·国务》
治理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于爱护百姓,应该给人民带来利益而不是损害;应当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而不去破坏他们的努力;要保障百姓生存,不应对他们施以杀戮;应向他们给予,而不是向他们掠夺;要让人民感到快乐,而不是承受痛苦;应使他们欢喜,而不是引发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