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供暖季,不少市民都会出现鼻腔干痒、结痂、轻微鼻出血等不适,常误以为是“上火”或“感冒”。其实,这很可能是供暖后湿度下降引发的干燥性鼻炎。随着郑州进入持续供暖期,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这类患者也明显增多。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应对季节性鼻腔干燥,门诊部徐留见主任为大家整理了一份简单好操作的护鼻指南。
干燥性鼻炎的典型信号

它与普通感冒不同,通常不会出现大量清水样鼻涕和发热,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对照看看:
鼻腔干燥、发痒,总忍不住揉鼻、挖鼻孔
鼻腔内有干痂,清理时可能带少量血丝
说话时鼻音变重、鼻腔有轻微灼热感
嗅觉轻度下降,偶有轻微鼻塞
加湿、通风后症状会有所缓解
为什么供暖季更容易“鼻干”?
进入供暖期后,室内湿度常会降到30%以下,而鼻腔黏膜适宜湿度在50%—60%之间。当空气变得干燥时,鼻腔表面的黏液层蒸发加快,黏膜失去滋润,更容易出现裂口、结痂与不适。
同时,冬季室内外温差大,鼻腔在冷空气和暖空气之间频繁转换,黏膜血管反复收缩扩张,也会加重刺激。加上冬季门窗紧闭、通风减少,灰尘与过敏原浓度升高,更容易诱发干燥。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让鼻腔在供暖季特别容易“喊渴”。
三个简单方法保湿
实操步骤很简单,家里就能完成,坚持几天通常就能缓解不适。
01改善室内湿度
将湿度保持在50%-60%,可用湿度计监测
使用加湿器时保持定期清洁,避免滋生霉菌
暂时没有加湿器时,可放置清水盆、湿毛巾等辅助加湿
每天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改善空气质量
02给鼻腔补水保湿
生理盐水洗鼻或喷雾:早晚各一次,洗鼻时注意水温与体温接近(35-37℃),避免过冷过热刺激黏膜,可湿润黏膜、冲掉干痂;
鼻腔保湿剂:如医用滴鼻油(含中药成分或矿物油类)、鼻腔保湿凝胶、医用凡士林软膏等,选择无香精、无防腐剂的产品,可在清洁后涂于鼻腔前部,形成保护膜;
注意使用棉签时动作轻柔,避免深入鼻腔内部,防止擦伤黏膜。
03减少刺激
避免抠挖鼻孔,清理干痂前先用生理盐水湿润
擤鼻涕时不要太用力,建议单侧轻按、轻轻擤出
室内避免香薰、清新剂等刺激性气味
控制室温在18—22℃,过热会加重干燥
多喝温水,少吃辛辣、油炸、过咸食物
外出戴口罩,减少冷空气与灰尘刺激
什么时候需及时就医?
以下情况提示可能不仅是简单的干燥性鼻炎,建议尽早到耳鼻喉科检查:
鼻出血频繁或出血量较多
干痂伴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鼻腔异味或头痛明显
气味辨别能力下降明显
鼻塞、咽痛、咳嗽逐渐加重
若怀疑合并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问题,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鼻内镜等进一步检查,帮助明确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
徐留见主任温馨提醒:干燥性鼻炎并不危险,但拖着不管会影响睡眠、心情和呼吸质量,也可能诱发其他鼻腔问题。抓住三个关键点——调湿度、做保湿、避刺激,坚持几天多数症状就能缓解。尤其适合老人、儿童、鼻炎病史者等易感人群参考,若出现持续不适,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检查,及时排除其他原因,让鼻腔在整个供暖季都保持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