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澳矿产协议“抄了中国后路”?澳方转向西方,中方阳谋美国无解

放眼现阶段的中美两国局势,任何一个明眼人都已经能够看出来,双方之间的较量已经呈现出白热化,中国祭出了稀土牌这一颗工业核弹

放眼现阶段的中美两国局势,任何一个明眼人都已经能够看出来,双方之间的较量已经呈现出白热化,中国祭出了稀土牌这一颗工业核弹,而美国则抛出了100%的关税作为要挟,这几乎就等同于说是在告诉全世界:如果这次中美谈的不好,那么接下来就必然会脱钩了。尽管相关的事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有过预演,但对于特朗普而言,除了关税牌之外,似乎真的就没有什么好招了。然而,正如一些美国专家给特朗普所起的绰号一般,这次强硬了没几天的美国政府,似乎又要做出让步了。

美国又不想打贸易战了?

根据多家美国媒体的报道称,在本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11月1日开始对华加征100%关税之后,在短短不到三天的时间之内,口风再次出现变化,明确表示美国“不想伤害中国”,美国副总统万斯也随即发声,声称中美两国都应该更加理性的进行接触,只要中方展现出理性,那么美国就会回报以更大的理性。

这似乎再次贴合了一些美国国内的鹰派对特朗普起的“TACO”绰号,翻译过来就是“特朗普总是在关键时刻退缩”。

然而,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似乎美国在这一次的中美较量当中全面落于下风,甚至就连自己打出来的牌也都不那么有自信了。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10月13日作出新的表态,声称100%的关税不一定会落地,因为尽管特朗普宣布了这一消息,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依旧良好,双方之间的沟通渠道也维持畅通接下来就等着各方拭目以待了。

尽管在这次发言当中,贝森特依旧不忘点了中国一次,声称中国的行为具有挑衅性,但也非常老实的承认,美国如今在稀土问题上受制于中国实际上是“历史问题”,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历届政府都没有认认真真的来看待这个问题,最终发了今天的这个惨烈后果。

这份表态似乎打了不少亲美派的脸,因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大批人认为中国的稀土对美国的伤害实际上并不大,但如今这番话从美国财长嘴中说出来,堪称是未战先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现在美国的国家利益角度上来说,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因为美国在过去几十年时间当中,着力于打造一个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希望用全世界的资源和产业链来养美国这一个超级大国,使得美国本土的三亿人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上人”,所以也就有了20世纪初期的全球化浪潮,彼时的美国只需要开通印钞机器,就可以换来大量的资源。

但如今,特朗普主动掀起逆全球化的浪潮,各个主流国家也被美国给搞怕了,均树立起关税壁垒,保护本国的产业与货币,只能说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了。

然而,这种“逆全球化”的反噬并不仅仅体现在贸易壁垒的重建上,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美国赖以维系霸权的国际分工体系正在瓦解。

过去,美国依靠美元霸权与军事同盟体系,将世界各地的资本、技术与劳动力编织成一张以自己为中心的利益之网,从原材料到高端科技,从能源到金融清算,无一不在美国的主导之下。

然而,当特朗普重新点燃“美国优先”的旗帜时,这张网的纽结开始松动,供应链重组、投资流向回流本土、盟友信任度下降,美国正在经历一种“自我去全球化”的结构性震荡。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希望通过加征关税、打压外部竞争对手来复兴本国制造业,但现实却是,产业链早已不再听命于政治口号。高端制造回流的同时伴随的是高成本、高通胀与低效率,美国工厂开不出低价产品,而消费者却不得不为“美国制造”买单。

于是,美国人重新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困局:既不愿意放弃全球化带来的廉价物资与资本红利,又无法容忍外部力量在全球化体系中崛起、动摇自己的主导地位。

更糟糕的是,世界正在以自己的节奏进行“去美元化”与“去美国化”。过去,美国利用美元结算体系和科技壁垒掌控全球,现在欧洲、中东、东南亚乃至拉美国家,纷纷探索以本币或第三方货币结算的模式。

美国试图通过制裁与技术封锁维持影响力,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推动了更多国家谋求战略自主。可以说,美国曾经创造的全球化,正在反噬美国自身。

如今的美国,仍然试图通过军事、金融与舆论力量维持“人上人”的地位,但时代已经变了。全球资本正在分散,产业链正在重构,而美国的财政与债务危机、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让这个超级大国越来越难以维持昔日的秩序。可以说,特朗普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不只是经济层面的倒退,更是一场关于美国未来方向的自我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