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秋江孤登台,乱世老臣心:品杜甫《登高》的沉郁之悲

《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是杜甫晚年的巅峰之作,把秋日萧瑟之景与自身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深度交融,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

《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是杜甫晚年的巅峰之作,把秋日萧瑟之景与自身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深度交融,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发挥到极致。诗作于杜甫五十六岁客居夔州之时,彼时他历经战乱漂泊,年老多病,登高所见之景尽数化作心底的悲怆感慨。

首联以工笔写景,“风急”“天高”“猿哀”“渚清”“沙白”“鸟回”,短短十四字集齐了声、形、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冷寂萧瑟的秋江图,一开篇就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颔联笔锋一转,从具体景物转向宏阔秋景,“无边”“不尽”拓宽了意境,落叶萧萧暗喻生命流逝,长江滚滚象征时光不竭,不仅写出秋景的雄浑苍茫,更藏着诗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深层怅惘,被赞为“句中化境”。

颈联堪称情感的爆发点,“万里”写空间之远,道尽漂泊之苦;“百年”指暮年之时,暗含余生之短,再叠加“悲秋”“多病”“独登台”多重境遇,把异乡客的孤独、老病者的脆弱写得入木三分,将个人的身世之痛拉到极致。尾联则把情感推向更深层,“艰难苦恨”四字道尽乱世颠沛与人生失意,“繁霜鬓”是岁月与苦难的具象印记,而“新停浊酒杯”更是将悲苦推到顶点——连借酒消愁这最后一丝慰藉都失去了,这份无助与绝望极具感染力。

全诗通篇对仗工整,韵律严谨,前四句写景造势,后四句抒情言志,景与情层层递进,既见秋江的雄浑之景,更见老臣的孤苦之心,读来让人在感受到诗歌艺术精妙的同时,更被那份跨越千年的悲怆深深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