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还有多少教研员名不副实?离开讲台的专家,正在毁掉教育!

有些人离开讲台几年,就开始忘了粉笔是什么味;有些人一进教育局,就开始高高在上了。他们有个统一的名字——教研员。按理说,教

有些人离开讲台几年,就开始忘了粉笔是什么味;

有些人一进教育局,就开始高高在上了。

他们有个统一的名字——教研员。

按理说,教研员该是学科的专家,是老师的智囊团。

可在现实里,不少教研员成了折腾团。

他们不研究教学,只研究汇报;

不解决问题,只制造麻烦。

本该服务教师,结果倒成了教师的灾难。

01 | 命题整出花,学生累成狗

先说深圳南山那份小学四年级数学卷。

6页A4纸,3000多字,36道题。

四年级的娃,连卷子都读不完,更别提算题。

连中学数学老师都直呼:“我都写不完!”

那可是一群10岁的孩子啊!

可人家教研员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们要让孩子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

听着挺高级,落地全崩盘。

一个小学生,才刚刚能独立买包子,您非要让他分析世界经济。

这不是教育创新,是教育摧残。

02 | 教研不教研,全靠演

现在的教研会,有多少是真教研?

更多像是一场舞台剧。

台上专家念稿子,台下老师玩手机。

一讲就讲两个小时,结论永远是:

“我们要创新,要突破,要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可到底怎么突破?没人说得清。

形式主义的教研,就像一场集体催眠。

老师们都知道没用,但谁都不敢不去。

开完会还得写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

其实心里想的是:浪费时间,受益个鬼。

03 | 假专家指挥真老师

那些根本不懂教学的教研员。

有的离开课堂十几年,连学生现在用什么教材都不知道;

有的当年上课就一塌糊涂,靠关系混进教研室;

还有的靠裙带、靠巴结、靠包装,摇身一变成了专家。

他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指导教学。

一句“要创新”,老师得改教案;

一句“要体现核心素养”,老师得改课件;

一句“要项目化学习”,老师得改一整套课。

可他们自己要真上讲台,连板书都不会写。

04 | 老师被折腾,学生被拖累

这些年,老师最怕的不是学生调皮,

而是被假改革反复折腾。

写不完的教案、改不完的方案、听不完的公开课,

最后孩子成绩没提升,老师干劲还消磨没了。

上级问:为什么老师幸福感低?

原因其实很简单:

因为我们在教育的名义下,被折腾得太久了。

没人敢说真话,怕得罪人;

没人敢拒绝,怕被贴标签。

所以老师们就这样默默地熬,

表面说学习先进经验,心里想赶紧结束回去上课。

05 | 该让教研回到教研上了

我们不是反对教研员,也不是反对改革。

但改革应该建立在尊重一线的基础上。

教研不是作秀,不是评比,不是念文件;

它该是老师和专家共同面对问题、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果真想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请让那些远离课堂的人先回来看看课堂。

看看学生在想什么,看看老师在累什么。

教育改革,不该是一纸方案,而是一堂好课。

06 | 写在最后

说句大实话:

一线老师不是怕被要求,而是怕被乱要求。

不是怕改,而是怕被瞎折腾。

我们想做的,只是安安心心上好每一节课。

可总有些人,一手拿文件、一嘴喊改革,

折腾完学生,折腾老师,最后还总结出宝贵经验。

这种经验,我们真心不稀罕。

如果真想为教育负责,

请先为课堂负责,

请先为一线老师负责。

因为被折腾得最惨的,永远不是专家,

而是那些在讲台上默默流汗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