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关于“附近”的战争,正在中国本地生活领域被推向新的高潮。
近期,抖音对其即时零售业务进行了一次关键的战略整合,将原有的抖音超市全面并入小时达业务。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组织架构调整,而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抖音正举全平台之力,向美团、饿了么等传统巨头长期盘踞的即时零售腹地,发起了全面猛攻。
这场竞争的核心,不再是简单的补贴与流量之争,而是一场深刻的商业模式对撞:抖音以内容和兴趣为利矛,试图凿开由美团等传统玩家用效率和履约筑起的高墙。
而在这场宏大的商业战争中,无数线下实体商家的命运,正被裹挟其中,悄然改变。
作者 | 方远
编辑 | 小雨
抖音小时达如何让用户意外下单传统的本地零售,遵循的是一条清晰的路径:你想买一瓶酱油,打开美团,搜索,下单,等待骑手送达。这是一个“人找货”的货架世界,核心是满足你已有的需求。
抖音则讲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货找人。
它凭借强大的算法推荐能力,使用户在刷短视频或观看直播的过程中,被一个从未想过的商品瞬间种草,从而产生计划外的消费。

将这套逻辑应用到本地生活,抖音展现出了惊人的能量。根据抖店官方发布的数据,多个与抖音小时达合作的品牌获得了显著增长。
叮咚买菜,在与抖音小时达合作的大促期间,支付GMV环比提升了70%;朴朴超市,入驻抖音后,GMV增长超过300%;Apple授权专营店,入驻4个月GMV复合增长497%。
数据的背后,是抖音将庞大的线上娱乐流量,转化为真实本地消费订单的恐怖能力。
除了流量,抖音挥出的另一把利矛是低佣金。据媒体披露,在部分餐饮品类上,抖音给出的佣金率低至2.5%。相比之下,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综合抽成比例一度高达20%以上。
对于利润本就微薄的线下商家而言,这十几个百分点的差距,足以决定一家小店的生死。
巨大的流量潜力,加上极低的合作门槛,构成抖音进攻即时零售市场的倚仗。
履约是无法绕过的护城河然而,即时零售的战争,流量和价格只是上半场。决定胜负的下半场,是履约——即稳定、高效的线下配送能力。这恰恰是美团等平台耗费近十年心血,建立起来的坚固护城河。
这个行业普遍面临两大瓶颈:一是单均配送成本高企,平台盈利困难;二是订单高峰期,履约能力极易遭遇瓶颈。
这恰恰是抖音模式的软肋。
目前抖音小时达的履约主要依赖两种途径:一是商家自配送,二是对接顺丰同城、达达、闪送等第三方运力平台。
两种方式都有明显的短板:商家自配送难以应付大规模订单爆发,且管理成本高;而第三方运力在恶劣天气或节假日等高峰期,稳定性和成本都难以保障。

事实上,抖音在此前试水外卖业务时,就已在履约环节暴露出短板,并因此收缩了业务范围。如今,同样的挑战再次摆在了小时达面前。
相比之下,美团拥有一个由数百万骑手组成、经过大数据和算法高度优化的即时配送网络。这个网络不仅是其核心资产,更是保证用户体验、维持平台运转的生命线。
因此,这场战争的核心矛盾清晰可见:抖音拥有制造需求和流量的算法,而美团拥有极强履约能力的配送网络。
抖音能否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快速补上履约这块短板,将是其能否真正撼动市场格局的关键。
夹缝中的商家巨头之间的神仙打架,最终的压力都传导到了地面上最微小的神经末梢——实体商家身上。他们在这场变革中,既看到了机遇,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烧烤店老板金永胜明确地算过一笔账,在美团和饿了么超过21%的高昂抽成下,几乎赚不到什么钱。他最终决定放弃这两个平台,将抖音作为自己线上生意的唯一出口。
金永胜的转身,是无数小微商家在高昂渠道成本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然而,拥抱新平台并非没有代价。当商家试图同时在多个平台间寻求生存空间时,往往会面临来自成熟平台的巨大压力。
一些商家反映,自己曾接到过平台经理的私下电话,被要求在抖音和美团之间二选一。
电话里的条件通常很诱人:只要愿意从抖音下架,或者为他们平台提供独家的优惠套餐,就可以享受更低的佣金或更多的流量返点。
这种忠诚度测试,让商家们瞬间陷入了走钢丝般的两难境地。一边是客源稳定但成本高昂的旧爱,另一边是充满机遇但根基尚浅的新欢。
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像一场赌博,赌注就是自己店铺的生死。
从抖音高调整合小时达,到美团严守履约防线,再到商家在平台间的艰难平衡,一幅真实、复杂甚至残酷的商业竞争图景已然展开。
这场战争远未到终局,但它指明了方向。
未来的本地生活,将不再是单一模式的胜利,而是看谁能更好地协同兴趣与效率,并为数以千万计的实体商家,提供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