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新规开始执行,有个开网约车的师傅,9月时车子提醒电池电压不稳,他赶紧去换了电池模组,躲过了一场可能起火的危险,另一边燃油车车主说年检快了,手刹不用测,半小时就完事,可也有人心里打鼓,底盘那些看不见的地方,真能查出来吗,大家没在吵谁对谁错,都在琢磨一件事,现在的年检,不是看车合不合格,是提前找隐患。
以前年检不查电池,现在不行了,2023年新能源车卖得不少,占了三成多,那年自燃事故里,七成以上都是电池发热引起的,老办法管不了高压系统,新规定只能跟着技术变,政府也不是图省事,删掉噪音、大灯这些项目,是因为新版安全标准说,不关键的就不硬性要求,公安部和交通部一起,把没必要的检查都砍了,可问题也来了,大城市数据能联网,小地方还靠人眼看,今年初有地方投诉说电池检测仪不准,设备跟不上,人也不懂,这事挺麻烦。
保险公司暗地里高兴了,有些公司开始拿年检里的电池数据来调保费,比如特斯拉Model 3,要是电池电压均衡没毛病,保费能降个八到十二个百分点,二手车市场也跟着变了,车商现在特别盯着年检报告,只要上面写着电池健康度超九成,车价就能多卖一成五,可汽修店老板们心里不痛快,检测一简化,小检测站就撑不住了,设备贵,认证难,最后剩下来的就那么几家大站,眼看就要把活路都占了。
新能源车主注意了,2025年起得上传充电时的温度数据,最好用原厂充电桩,别嫌麻烦,记得留好记录,燃油车车主也别大意,轮胎花纹深度不能低于1.6毫米,雨季最好保持在2.5毫米以上,有个土办法,拿一元硬币插进胎纹里,图案被盖住了就该换胎了,现在所有人都能用交管12123 APP查检测结果,还能看到检测站设备啥时候校准的,操作员有没有资质,这是新规推行一年后最实在的改变。
检测站日子不好过,以前项目多,赚钱容易,现在项目少了,技术要求高了,小站没设备也没人,客户就走了,大站趁机占了市场,可监管没跟上,谁来管它们会不会乱来,车主图省事,靠的是技术撑着,也靠监管兜底,哪个环节都不能松,一松就出问题,到时候省心变麻烦,真不划算。
有人问这改革到底靠不靠谱,谁也不敢打包票,技术在往前赶,制度在后面追,执行却总慢半拍,大城市跑得快,小地方跟得累,中间差着一大截,车主觉得简单了,那是有人在后台悄悄改规则、装设备、盯数据,你轻松的背后,是无数人忙着补漏洞、防风险,这还没到头,才刚起步,接下来两年,谁能把这套东西真真正正铺下去,谁才能让车主心里踏实。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