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姐,我低头修管子,不小心碰着你额头了……”11月12日的郑州,寒意渐浓,白女士家里暖气阀门漏水,却迎来一场让她“膈应又憋屈”的维修。当天下午,物业安排的维修工上门检修,白女士正弯腰查看柜子底的漏水点,突然感觉额头一热——维修工起身亲了她一口,还抬头笑了笑。家里只剩他们两人,白女士强压恐慌,悄悄联系物业楼管拦住工人,当场报警。
“他说是无意磕碰,可谁家修水管能磕到客户额头上?”白女士丈夫气得声音发颤。更让夫妻俩寒心的是,物业事后称“属于个人行为”,维修工至今未诚恳道歉。
【是“无意磕碰”还是性骚扰?法律底线不容模糊】1. 律师解析:三个关键点认定骚扰“如果修理工主观上具有故意,亲吻明显带有性暗示属性,且完全违背女方意愿,就构成性骚扰。”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分析。他提到《民法典》明确禁止性骚扰,单位有防止骚扰的义务。此事件中,物业选任维修工存在疏漏,需承担补充责任。
为何“微笑”让白女士更恐惧?维修工亲完“抬头笑笑”的细节,成为舆论焦点。心理学专家指出,在独处环境下,带有侵犯性的肢体接触后伴随微笑,会给受害者造成双重压迫——既被冒犯,又因对方“不以为意”而自我怀疑。白女士回忆时反复说“浑身难受”,正是典型应激反应。
2. 维权难点:为何物业急撇清关系?物业一句“个人行为”,暴露服务行业监管漏洞。事实上,维修工是物业聘请为业主服务的,物业对其行为负有管理责任。律师付建强调:“用人单位需承担替代责任,包括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类似案例警示2024年杭州某小区,快递员上门骚扰女业主,物业因未审核合作方资质被判担责30%。法院认为,物业作为服务对接方,有保障业主安全的义务。
【独居女性叫修理工,何时成了“冒险行为”?】1. 数据背后的不安某平台调研显示:
73%的女性独自在家接受上门服务时,会刻意避免与工作人员单独相处
42%曾遭遇言语或肢体越界,仅19%选择报警
成都“全女维修队”走红后,预约排到三个月后,反映市场需求缺口
白女士的遭遇不是孤例。去年西安一女业主洗澡时热水器故障,维修工强行入门称“不用避讳”;南京一女子换锁时被工人索要微信……这些事件共同折射出:服务行业的职业边界感缺失,正加剧女性居家不安全感。
2. 我们为何愤怒?网友评论一针见血:“如果真是无意磕碰,第一反应应该是惊慌道歉,而不是笑着解释”。维修工 权力不对等——他掌握专业技能,业主有求于他,这本该是信任纽带,却可能被滥用为侵犯底气。
【破除维权困境,这三招能撑腰】1. 学法用法:这些法律条款是武器《民法典》第1010条:明确性骚扰定义,单位须受理投诉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9条:禁止对女性实施骚扰,用人单位有预防责任
《物业管理条例》第46条:物业应维护小区秩序,保障业主人身安全
律师建议:遇到类似事件,立即固定证据(录音、监控)、联系证人、报警并要求出具回执。
2. 物业不能“甩锅”的四重责任审核责任:对合作方从业人员进行背景审查
培训责任:上门服务人员需接受行为规范培训
应急责任:建立投诉快速响应机制
连带责任:因管理疏忽致业主受损,承担相应赔偿
“物业费包含公共服务成本,安全就是最基础的服务。”业主管委会代表王先生指出。
3. 民间智慧:这些“土办法”很管用双人在场:请亲友陪同,或开门不闭户
记录公示:要求维修工出示证件,拍照存底
科技辅助:开启手机录音或家用摄像头
社区互助:组建“邻里守望群”,共享可靠服务资源
【尊严无价,守住家门最后一道防线】其实老百姓要的很简单——修暖气的只管修暖气,送快递的只管送快递,进家的人的手只碰工具,不越界。物业收钱办事,别用“个人行为”搪塞;法律白纸黑字,别让维权者孤军奋战。
正如一位网友留言:“今天我们不替白女士发声,明天谁替独自在家的你我撑腰?”
(本文为保护当事人,部分信息已脱敏。)
点击“关注”,听胡同口的热乎气儿,唠老百姓的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