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都是龙潭大峡谷惹的祸

2010年6月1日下午3点41分。新安二高高二语文办公室里,同志们正在专心致志的备课、批改作业。这时,我的手机振动起来。

2010年6月1日下午3点41分。

新安二高高二语文办公室里,同志们正在专心致志的备课、批改作业。

这时,我的手机振动起来。打开手机,一个陌生的号码出现在屏幕上。接通电话——

“喂,哪位?”

“请问您是新安二高于剑涛老师吗?”一个浑厚的男中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我是,请问您是——”

“我姓张。”

“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于老师,是这样的: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您写的一篇文章,介绍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和龙潭大峡谷的,很感兴趣,想到这两处景区去看看。能告诉我路线怎么走吗?”

——听他这么一说,我很快想起来了!我的家乡就在石井乡胡庄村白姓沟居民组——距龙潭大峡谷景区山门不足半里,刚刚开业的康萌雅苑度假村就在我们村口。2002年以来,——尤其是2008年春天,受邀参加石井乡党委、政府举办的“魅力石井”大型笔会以后,有感于家乡的旅游开发给我的故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数次回乡游览了石井辖区范围内的诸多景区之后,利用业余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写下了一组游记和报告文学,全方位的介绍了石井旅游事业逐步发展壮大进而走向辉煌的过程,热心向外界游客推介龙潭大峡谷、黛眉山、荆紫山、万山湖等一系列著名景区的秀美景色和古老传说,以期引起外地游客对家乡景色的由衷热爱和向往。这组文章包括:

《风景这边独好》(发表于2002年1月29日《洛阳日报新安版》)

《寻幽探险龙潭峡》(写于2002年10月)

《那山•那水•那人》(写于2008年5月)

《站在走向世界的制高点上》(写于2008年5月)

《枕云卧月看石井》(发表于2008年6月号《牡丹》杂志)

我将这一组文章发到自己在网上开设的博客里,一方面立此存照,作个纪念;一方面略表我作为一名漂泊在外的游子眷恋故土的赤子之心。今年“五一”假期,本来想回乡看望母亲的,因故未能成行。为了排遣思乡念亲之情,我又一次习惯性的打开了龙潭大峡谷的门户网站,看到景区网站正在举办“路书、游记大赛”,就将这组文章中的后三篇集中发到了网站上。哪里料到,竟因此惹上了“麻烦”,不得不为家乡的相关景区当一次义务导游员了!于是,我接着和这位张先生聊了起来:

“您现在在哪里?”

“在洛阳。”

“自驾车吗?”

“是。”

“那就请上连霍高速,在新安站下高速,出高速路口向右拐,直接往北。”

“离龙潭大峡谷有多远?”

“四五十公里。”

“路上能看到黄河吗?”

“不光能看到黄河,还能看到小浪底水库著名景区万山湖呢!”

“真的?离公路有多远?”

“车到石井,下去盘山公路,万山湖就在路边,离公路百十米。”

“离你文章中说的峪里黛眉山景区有多远?”

“到石井大桥,沿新峪公路向北,到石井新乡址一直往西北,六十多公里。”

“有吃住的地方吗?”

“有啊!刚开业的康萌雅苑度假村,吃有吃的,住有住的,玩有玩的,可惬意了!”

“太好了,谢谢您,于老师,过两天我一定带全家到龙潭大峡谷好好游览一番。”

“好的,欢迎你到新安来,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

——在我通话的过程中,办公室里一直静悄悄的。刚放下电话,同事小贾就开腔了:

“于老师,谁了?是你的网友吗?”

“哪里是什么网友?在网上看到我的一篇文章,想来旅游,问情况的。”

“你可真成大名人啦!”

“哪里是我有名?是我们石井的龙潭大峡谷太有名啊!”

正说着,手机又振动起来,打开一看,是移动公司发来的:

“您的手机余额仅剩19元,……”

我不由一声惊叫:“不会吧,我上午刚刚缴了30元话费啊!这可真是管闲事,落不是。都是龙潭大峡谷给我惹的祸!谁给我报电话费啊!”嘴上虽然这么说,可我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因为龙潭大峡谷生意越红火,我家乡父老乡亲的日子就会越好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