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金仲兵:从全民社保到房东税,有没有被“误读”?

作者:金仲兵一、“误读”从何而来?关于“房东税”,我在“金仲兵:员工优先,‘新社保’的冲击有点大”文章中,将之在员工强制

作者:金仲兵

一、“误读”从何而来?

关于“房东税”,我在“金仲兵:员工优先,‘新社保’的冲击有点大”文章中,将之在员工强制新社保、征税、养老资金池、财政压力、老年就业、监察法、餐饮行业利润、远洋捕捞等与中小企业相关的话题中有过评论,可参阅。

2025年09月04日,“冰川思享号”刊发魏老师文章:“房东税来了?消息不靠谱,焦虑是真的”,再度有感而发,在文下留言:

第一,有些确实存在被误读的情况。

第二,而有些提前放风看社会反应,即所谓压力测试或民意调查,然后视舆情再定,所以不能简单归于误读。

第三,正是不透明,才造成所谓误读,那为什么不透明一些,而是让人二解三读不断扭曲本意,甚至衍生出一个狗尾续貂式的解读行业和专家人群呢?

第四,看来,要从制定者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归罪于网络、自媒等“误读”了吧?

第五,互不信任的塔西佗陷阱是怎么形成的?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人-M-日-报》评论:所谓“全民强制社保”,不可误读政策、误导公众

遍地“误读”,谁之过?

二、“统筹”是什么?

一个铁的事实是,编制内人员的社保由财政统一缴纳,由所有纳税人供养之。可怕的是,这少部分人的工资和社保福利等开支,却占了分配的大头,典型的一九倒挂。

这种从收入到分配的全链条统一收取,统一分配机制,叫做“统筹”。

编制内外收入来源和多少不同,分配时又违反比例原则,引发官民敌视以及深受中下阶层热捧的“考公热”、“过独木桥”之怪现象。

当下财政压力增大,通过扩大税基来淡化的动机很明显。至于能不能收,取决于民意和压力的现实考量。

在不能确定收或不收的五五区间时,上述文章主观认定“不会收”,显得过于“亲管”,很有些“放风”的自干味道。

对受群来说,哪怕言出《人日》之权威,但毕竟事关个人得失,对此五五概率的可能宁信其有,勿信其无。既使失算,对芸芸税众而言,“失去的也只有锁链”。但轻易将个人福祉得失让度它人,就是出卖自己。

这不,说来真的来了!还是熟悉的捆绑模式,不服,就寸步难行。

有大V爆料,河北新生入学要求父母必须全部有社保,可以是灵活就业。如下图:

三、“挪用”由天不由我?

至于社保养老资金被挪用,早在2006年7月就有了“上海社保基金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涉嫌违规使用32亿元社保基金,涉案金额达百亿人民币。

2024年,全国查处虚假退休案12.7万起,涉案金额29.6亿元,其中伪造工龄证明、篡改就业记录等手法层出不穷。

今年8月,山东省审计厅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曝光山东505名死亡人员被发养老保险。

近日,河南发生三起骗保案,涉案48万元。

各地用做财政补洞的情况,也频频发生。

还有很多,可自行搜索......

可悲的是,明明错了但不认错,竟然也反映在百度AI这个新生事物上。学好不易学坏易。不妨看看它的辨解吧,说得如此清新脱俗,好像真的不挣工资免费工作一般:

四、公开公平,走出“误读”

收与缴是永远的敌人,一方想多收,一方想少缴。如果缺乏监督、透明不足,从制定到落地就会加带“以管为本”的私货,损害受众利益。

从现实到虚拟,从人工到智能,皆如此“深明大义,苦口婆心”劝说民众相信“误读”,说明深层原因即切蛋糕者总有先吃的私欲,还要给自己找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所以,不要将其当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师表。为此,在程序设计上一定要让他最后拿,最后吃,在切的时候才能公平。

可见所谓“误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铁的残酷现实所逼,是因为历史形成的塔西陀陷阱所致。

换言之,总被“误读”自身即有问题。这与“经是好的,但总被人念歪”,这样的“经”肯定不是好“经”同理。

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在以祛魅为特征的移动网络时代,动辄将受众以“误读”相待,很难行得通了。

二〇二五年九月六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