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红婵在跳台上完美入水、苏炳添冲过终点线时,全网都在为奥运冠军欢呼。但你可能没注意到,十五运会的热搜榜里,藏着更动人的风景——81岁的乒乓球大爷挥拍如少年,8岁的航模小将操控无人机精准穿梭,外卖小哥组成的足球队在沙滩上激战正酣。这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

别再以为全运会是专业选手的专属舞台!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直接把“全民参与”焊在招牌上:23个大项、166个小项覆盖乒乓球、龙舟、太极、定向越野等,从预赛到决赛足足办了近万场比赛。更震撼的是,全国“我要上全运”配套活动达7.1万场,直接报名人数突破110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
这些选手里藏着最生动的“众生相”:有来自20个民族的学生、工人、农牧民,有刚退休的教师、坚守岗位的警察,年龄最小的8岁航模爱好者,和81岁的乒乓球参赛选手跨越73岁的年龄差同场追梦。无论输赢,每个参赛者都能领到电子荣誉证书,这份“仪式感”让网友直呼“被重视到了”。
群众赛事的精彩,从来不止于赛场内。在广东茂名高州根子镇的荔枝林里,全运会首个群众决赛项目——定向赛火热开赛。选手们手持地图穿梭在果树间,既要比拼体能更要考验智慧,而赛场边早已被村民们的热情包围。
50岁的村民何贤光带着全家摆起免费补给站,茶水、糖水、番薯玉米管够,桌子下还贴着“吃饱喝足,‘荔’气十足”的标语,一上午就送出300多杯茶水。“赛事办在家门口,我们村的荔枝干、龙眼肉都卖火了!”何贤光的笑容里,藏着赛事给乡村带来的新活力。
香港选手余芷萤坐高铁来参赛,赛后顺便打卡荔乡美景;澳门选手梁裕圆了“参赛+吃荔枝”的双重愿望,连外国裁判都点赞:“这里的比赛不仅专业,更有人情味”。当运动与乡土风情相遇,全运会就成了连接各地的纽带。
🤝 湾区暖瞬间:三地联手,普通人大展身手
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运会,群众赛事更是写下了“同心同缘”的篇章。香港首次实现群众赛事全项目参赛,羽毛球赛场一举斩获2金;澳门代表队征战14个项目,在本土观众的呐喊声中奋勇拼搏。
最动人的莫过于三地联队的登场——粤港澳选手组成龙舟队劈波斩浪,舞龙舞狮队在鼓点中展现默契,不同口音的加油声交织在一起。“以前觉得全运会很远,现在和香港、澳门的朋友一起组队,才懂什么是‘全民全运’”,来自广州的龙舟队员李大哥的话,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 为什么我们爱群众赛事?因为看见平凡的光芒
有人问,群众赛事没有奥运冠军的高光,为什么依然让人破防?答案藏在81岁爷爷握拍的坚定里,藏在外卖小哥赛后汗水浸透的球衣里,藏在村民们自发搭建的补给站里。这里没有“必须夺冠”的压力,只有“我热爱,我参与”的纯粹。
从1959年首届全运会的“全民练兵”,到如今“人人都是主角”的群众赛事,全运会的初心从未改变。当定向赛走进乡村、龙舟赛连接湾区、乒乓球台站上八旬老人,这场盛会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全民健身的舞台、地域融合的桥梁。
你身边有这样的“民间运动达人”吗?是跳广场舞拿奖的阿姨,还是小区里踢足球的少年?评论区分享他们的故事,一起为平凡的热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