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本可终结倭患的招抚:胡宗宪稳住汪直,王本固硬判死刑,沿海再遭十年劫

嘉靖三十六年的浙江海面,战船在迷雾中如幽灵般游弋。浙直总督胡宗宪站在旗舰甲板上,望着远方倭寇盘踞的岛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嘉靖三十六年的浙江海面,战船在迷雾中如幽灵般游弋。浙直总督胡宗宪站在旗舰甲板上,望着远方倭寇盘踞的岛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 这位手握江南五省兵权的封疆大吏,已经和倭寇周旋了三年,却始终无法根治海患。

当时东南沿海的倭寇,十有八九都听一个人的号令:汪直。这个徽州商人出身的海盗首领,在日本平户岛建立基地,麾下战船百艘,甲兵三千,连日本诸侯都要让他三分。更棘手的是,汪直并非纯粹的海盗,他曾主动帮官府平定陈思盼等劫掠团伙,甚至多次请求朝廷开放海禁通商。

胡宗宪摸清了汪直的软肋。得知其老母妻儿被关押在金华大牢,他立刻下令释放,不仅拨给良田宅邸,还派专人照料饮食起居。接着,他派出使者蒋洲带信远赴日本,信中那句 “若归降,可保身家性命,更能得朝廷赐爵通商”,戳中了汪直最柔软的地方。这位海上霸主对着使者哭诉:“我本非为乱,只因俞总兵拘我家属,才绝了归路啊!”

招抚的天平逐渐倾斜。汪直先派养子毛海峰护送使者回国,试探胡宗宪的诚意。胡宗宪二话不说,不仅重赏毛海峰,还让他统领部分水师立功赎罪,甚至把自己的亲信夏正派去汪直营地当人质。这番操作彻底打消了汪直的疑虑,他很快促成日本两个诸侯国与明朝议和,归还被掠人口,还备了贡品求贡。

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汪直亲率四十名日本诸侯特使和三千甲兵抵达浙江岑港。消息传来,浙江官民炸开了锅,有人喊 “狼子野心不可信”,也有人盼 “招抚能换太平年”。胡宗宪力排众议,亲自到码头迎接,把汪直安置在杭州驿馆,每日好酒好肉招待,两人密谈三日,敲定了通商互市的具体方案。汪直甚至主动上书皇帝:“愿效犬马之劳,求朝廷开放定海关,通关纳税,永绝倭患。”

一切看似尘埃落定。汪直下令麾下船队撤出岑港,毛海峰带着部众在舟山协助明军巡逻,沿海各州府开始恢复市集,百姓们终于敢靠近海岸打渔。胡宗宪向朝廷上奏,恳请赦免汪直,称 “赦一人而安万姓,此乃长久之计”。连戚继光都上奏附和,说有汪直牵制,倭寇余党不足为惧。

朝廷的批复还没到,杭州城已经弥漫着太平的气息。驿馆外的街上,汪直的部下和本地百姓做起了买卖,日本特使带来的折扇、漆器被抢购一空。胡宗宪甚至开始筹备 “太平宴”,打算犒劳抗倭将士,庆祝这场不流血的胜利。

谁也没料到,一道惊雷炸碎了所有希望。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突然带人闯入驿馆,当场拿下汪直,铁链锁颈押往大牢。这位七品言官指着胡宗宪怒斥:“汪直勾引倭寇,屠戮百姓,恶贯满盈,你竟敢包庇通敌!”

胡宗宪又惊又怒,立刻上疏朝廷辩解,细数招抚始末和汪直的功绩。但王本固早有准备,联合一众言官弹劾胡宗宪 “收受汪直贿赂”,一时间朝野议论汹汹。更致命的是,江南士绅豪强暗中推波助澜 —— 他们靠着走私获利颇丰,汪直主导的合法通商会断了他们的财路。

胡宗宪陷入了绝境。他本就依附严嵩党羽赵文华,朝堂根基不稳,如今被冠以 “通敌” 罪名,自保尚且艰难。眼看弹劾奏章堆积如山,他不得不改弦更张,最终在奏疏中写下:“汪直罪逆深重,当明正典刑”

嘉靖三十七年冬,汪直在杭州街头被枭首示众。临刑前,他望着大海方向长叹:“杀我易,平倭难!” 这句话成了残酷的预言。

消息传到舟山,毛海峰当场拔剑砍断帅旗,带着部众反攻明军营地。汪直的旧部更是联合日本浪人,对沿海展开了疯狂报复。他们攻破慈溪、嘉兴等县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一路打到徽州绩溪,胡宗宪的家乡都未能幸免。

原本已平息的倭患卷土重来,规模比以往更大。岑港之战中,明军围攻半年死伤数千,却始终无法攻克倭寇据点;戚继光、俞大猷率军四处驰援,却陷入 “剿而复生” 的死循环。据《明世宗实录》记载,汪直死后十年间,东南沿海被倭寇杀害的百姓超过十万,军费消耗达白银数百万两。

胡宗宪的仕途也走到了尽头。他因 “欺瞒朝廷” 被多次斥责,虽靠献白鹿讨好嘉靖帝暂保职位,但最终还是因严嵩倒台受到牵连,含恨自尽。而力主杀汪直的王本固,却因 “持正不阿” 的名声步步高升,后来还成了三朝元老。

这场由招抚变杀戮的悲剧,说到底不是个人的对错之争,而是僵化的海禁政策与沿海民生需求的激烈碰撞。

汪直想要的通商,胡宗宪追求的太平,王本固坚守的 “正义”,最终都化作了沿海百姓的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