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女子图鉴》中拼搏的陈可走进现实,戚薇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门口的现身,完成了一次戏剧与人生的奇妙互文。这位刚在热播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中展现精湛演技的39岁女演员,如今手握EMBA录取通知书,在另一个赛场开启人生新剧本。
170分初试成绩与82万学费构成的强烈对比,恰似她曾饰演的角色命运——在《你好,安怡》中演绎人工智能,在现实中触碰精英教育;在《一起深呼吸》中扮演医者,在戏外进行人生把脉。这种戏剧与现实的交织,让公众讨论超越了简单的"明星镀金"范畴。
纵观戚薇的演艺轨迹,从《夏家三千金》到《深夜食堂》,她在镜头前演绎过商学院精英、律政佳人,如今却在镜头后真正走进课堂。这种职业经历与求学选择形成的微妙呼应,让人不禁想起她在《明星大侦探》中展现的逻辑思维,或许正是EMBA课程看重的潜质。
在近期播出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戚薇展现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管理智慧,恰是EMBA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相较于某些仅出现在开学典礼的明星学员,她选择需要协调拍戏档期与课业的非全日制项目,这种时间管理的难度,不亚于在剧组同时拍摄三部戏的强度。
如果把视角拉远,从黄晓明攻读长江商学院到李湘转型带货主播,明星职业发展始终在寻求破局。特别是在影视行业经历深度调整的当下,戚薇的选择仿佛《人生选择题》的现实版——当同期演员还在古偶剧中打转,她已悄然布局人生第二赛道。
有趣的是,公众对明星攻读EMBA的关注,出现两种声音:一方面认为这是职业规划的超前布局,另一方质疑这是资源交换的精致包装。
当《奔跑吧》里那个热血拼搏的戚薇,与北大教室里记笔记的学子形象重叠,我们或许该思考: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是对明星求学的过度审视,还是对教育资源的本能守护?当她在新剧《她和她的她》中诠释职场女性时,这段求学经历又将赋予表演怎样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