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追溯关注这场NBA季前赛的缘由,答案其实很纯粹——为了杨瀚森。当这位承载着中国篮球新生代期待的年轻球员,以开拓者队成员的身份踏上与勇士队对决的赛场时,无数像我一样的球迷,都带着“看少年初长成”的期许,将目光聚焦在那片熟悉的篮球场上。我们好奇他能否在更高强度的对抗中适应节奏,能否在与NBA级别的球员同场竞技时展现自己的潜力,这份对中国篮球未来的关切,成了打开这场比赛直播的唯一理由。
但竞技体育的魅力,往往在于它总能在预设之外,抛出更动人的惊喜。当比赛的哨声响起,我原以为会牢牢锁定杨瀚森每一次跑位、每一次传球的目光,却渐渐被另一个身影吸引——那个穿着勇士队30号球衣的男人,斯蒂芬·库里。36岁的他,站在球场上的姿态,没有丝毫“老将迟暮”的疲态:运球时依旧如蝴蝶穿花般灵动,面对防守球员的夹击总能找到转瞬即逝的传球缝隙,而当他在三分线外抬手时,那种“抬手即绝杀”的压迫感,与他巅峰时期带领勇士队开启“三分王朝”时别无二致。看着他在一次快攻中轻巧晃过防守球员,稳稳将球送入篮筐,我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时间似乎格外偏爱这个男人,连伤病都没能在他身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可只有真正了解篮球的人,才知道这份“岁月偏爱”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难。就在不久前,库里还因左腿肌肉拉伤缺席了多场比赛,而熟悉运动员伤病的人都清楚,肌肉拉伤是远比骨折更棘手的“顽疾”。它不像骨折那样有清晰的愈合节点,一旦恢复过程中出现丝毫偏差,就可能陷入“受伤-恢复-再受伤”的恶性循环,不仅会一点点吞噬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更可能直接斩断他们的职业生涯。多少天赋异禀的球员,都曾在这种反复的伤病中逐渐黯淡,最终遗憾离场。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郭艾伦。过去的几个赛季,这位中国篮坛的“拼命三郎”,正是被肌肉拉伤这类伤病紧紧缠绕。我们总能在赛场看到他拼尽全力的身影,却也总在不久后听到他因伤休战的消息——“打打停停”成了他那段时间的标签,状态的起伏、伤病的折磨,最终让他不得不与效力多年的辽宁队告别,转而加盟广州队。当看到库里在36岁的年纪,能从同样的伤病中强势回归,甚至找回巅峰状态时,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郭艾伦为什么不能呢?
要知道,郭艾伦今年才31岁,比库里年轻整整5岁,身体的恢复能力、肌肉的代偿能力,本就处于更具优势的阶段。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日常训练的强度,还是比赛中的对抗级别,郭艾伦所面临的压力,都远不及库里在NBA赛场承受的万分之一——库里要在每一场比赛中,面对全联盟最顶尖球员的围追堵截,要在高强度的攻防转换中维持极高的竞技水准,而这些,都是郭艾伦暂时无需面对的。库里能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下实现完美康复,郭艾伦无疑拥有更宽松的恢复空间,也理应拥有更多重回巅峰的可能。
我常常会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某一天,郭艾伦能彻底摆脱伤病的阴影,重新找回那个在赛场上风驰电掣、能凭一己之力撕开对手防线的自己。他能带着更好的状态回到辽宁队,回到那个见证了他从青涩到成熟的赛场,继续为家乡球队征战,弥补当初遗憾离开的缺憾。即便未来有一天,他选择放下篮球,正式退役,也希望辽宁队的体育馆上空,能升起属于他的13号球衣——让它与杨鸣的12号球衣并肩而立,与球队已有的4面总冠军旗帜一同飘扬,再陪着未来更多新的冠军旗帜,共同诉说着辽宁篮球的荣光与传承。那不仅是对一位球员职业生涯的最高致敬,更是无数球迷心中,关于热爱与坚守的最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