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城区辅助驾驶进入量产快车道,已获超20款车型定点。年底前搭载HSD的两款新车将交付用户。
“把智驾交给地平线,把生活还给自己。”
11月22日在广州“全阶量产 普惠迈进”地平线HSD规模化量产沟通会上,地平线副总裁吕鹏,描绘了智能驾驶的未来图景。

随着星途ET5将于11月28日上市,深蓝L06已上市并突破2万辆订单,地平线HSD(Horizon SuperDrive)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正式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征程6,首发搭载地平线、深蓝与长安三方深度共创的DEEPAL AD Max系统,已于11月18日正式上市发售。
这款被业内誉为“中国版FSD”的系统,目前已获得国内外10家车企品牌、超过20款车型的定点合作。
全新合作车型风云T9L与iCAR V27在11月21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上正式亮相。


吕鹏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未来3-5年实现千万套HSD的出货目标”。
更值得关注的是,HSD已将智能驾驶门槛拉低至15万元价位,让高端智能驾驶体验走向普及。


每三台智能汽车中
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技术
地平线陈遥分享了地平线里程碑:地平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辅助驾驶计算平台提供商,在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市场中占据33.97%份额,位居第一。

“每三台智能汽车中就有一台搭载了地平线的技术。”陈遥透露,地平线已实现前装出货量超1000万套,量产上市车型达200多个。
而HSD作为地平线面向城区辅助驾驶的解决方案,自2024年4月发布以来,在一年多时间内迅速完成了从发布到量产的跨越。
11月28日,星途ET5将正式上市,成为首款搭载地平线征程6P及HSD系统的量产车型。
同时,深蓝L06、iCAR V27和风云T9L等车型也纷纷搭载HSD亮相市场,其中深蓝L06上市即突破2万辆订单,显示出市场对高性能智驾系统的强烈需求。

“更像人”
一段式端到端
HS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更像人”的驾驶体验上
地平线副总裁吕鹏在技术分享中解析了HSD的核心竞争力:“一段式端到端”架构。
与传统混合架构不同,HSD实现从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直接映射,避免了横纵向解耦导致的信息损失与延迟。

简单来说反应快,不会因为规则与规则间打架,导致无谓的操作。
“传统两段式端到端或混合架构会导致响应延迟增加、信息传递损失、横纵向不协调等问题。”
吕鹏指出,HSD打造的真正一段式端到端系统,具有很强的防御性驾驶能力,推动辅助驾驶形成拟人化体验拐点。
在实际道路体验中,HSD展现出系统时延低、防御性驾驶能力强、横纵向合一控车等核心优势。
面对临时施工区,系统无需停顿即可快速生成解决方案;在鬼探头、极限cut-in等突发场景下,反应迅捷如专业司机。
算力决定体验的上限,算法决定体验的兑现。而地平线,有算力“征程”,又有算法HSD。


防御性驾驶能力
中国版的特斯拉FSD
地平线HSD,被超过100家媒体广泛誉为“中国版FSD”。

吕鹏坦言特斯拉FSD在美国表现优异,上限很高。“特斯拉仍是最佳参考案例。”
地平线与特斯拉在技术路线上较为接近,端到端技术虽初期突破困难,但一旦突破,将带来天然的流畅感和类人体验。
但他同时强调,中国场景的复杂度和丰富度远超美国,这是地平线的天然优势。
“特斯拉是公认的标杆,但一个美国老司机到中国来,不太熟悉交规很正常。”吕鹏表示,地平线在技术路线上与特斯拉类似,都选择了一段式端到端方向,但地平线对激光雷达持开放态度。
“我们的开发是先把纯视觉的上限做得像特斯拉一样高,甚至超越特斯拉,但也给车企选择权,可以自由选择带不带激光雷达。”
吕鹏形象地比喻,“激光雷达就像登珠穆朗玛峰时的登山拐杖,但过早拄上拐杖,可能永远爬不上珠峰。研发团队可能缺乏动力去挖掘视觉方案的潜力上限。”
同时地平线,对于激光雷达上不上,他们把选择题交给车企,车企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

开车依靠直觉
平时大家开车,是怎么开车?很多人说不过来,因为都是依靠本能、依靠直觉的吧?而不是看到红灯,先想下红灯的规则,再想要踩刹车吧?
地平线HSD从一开始就立志于要真的把真正一段式端到端。

大家可以把一段式的端到端当成一个直觉系统,因为它本身是基于模仿学习来做,这种好处就像我们人开车一样,95%甚至98%以上的时间开车是很轻松的,因为你其实不需要大量的计算来去做这件事,没有消耗很多的能量而是靠直觉,这个其实是驾驶的基础。

心理安全感
一个好系统,既要物理安全,也要心理安全感。
一个好司机一定不会吓到乘客。
现在很多车企开发布会的时候,常常回举例自己的AEB成绩,什么友商120km/h,自己成绩就拉倒150km/h。
但真正的好司机,是避开各种会触发AEB的险情。
换个说法,如果一台车开了辅助驾驶之后,方向盘出现画龙、乱打或者大幅度打方向,然后非常不安的接管车辆,那这一定不是个好辅助驾驶。
如果开车时发现点刹、重刹频率不低,大概率不是端到端系统,因为整个端到端系统学习人类数据是没有这种场景的。
如果偶尔出现,可能是路口红绿灯等特定场景下,为了抑制闯红灯行为,加了一些规则。后处理规则过多,就会遇到这类问题。
非红绿灯等特殊场景的正常行驶中若出现,大概率不是端到端,或端到端轨迹本身有问题。如果后面加了一堆后处理也会出现问题,很多规则就会导致这种问题。
HSD就能提供这种安全感,通过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实现了横纵向合一的丝滑控车,避免了传统系统的“规则打架”现象。


3-5年内有望实现
真正的无人驾驶
面向未来,吕鹏预计智能驾驶系统性能有望每年提升10倍。
地平线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首先他们认为自动驾驶在未来5-10年有望实现,若性能每年提升10倍,实现时间无需太久。
3-5年内有望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当前地平线已与哈啰等企业合作开展Robotaxi项目,推动技术向L4级迈进。
“目前最好的系统,也无法做到上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无需接管。”吕鹏表示,要实现真正的L3/L4,系统安全性仍需提升几个数量级。
在硬件方面,地平线将继续聚焦端侧计算与边侧计算,推动算力提升和系统优化。吕鹏强调:“端侧物理AI是一个规模更大的市场,尽管目前规模尚不及云端,但未来将远超云端几个数量级。”
基于征程6P芯片的560TOPS算力支撑,HSD已经完成京、沪、广、深等地的泛化实测,面对各具特色的城市路网规划和迥然不同的交通状况,HSD带来了一致的丝滑拟人体验。
随着更多搭载HSD的车型上市,智能驾驶正从“高端配置”走向“全民普惠”。
吕鹏展望:智能化如同新的“自动挡”,将成为所有车辆的必备,油车也不例外。


小结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从“电动化领先”迈向“智能化决胜”的关键阶段。
地平线全球顶尖水平的HSD,打破了城区辅助驾驶的“高价壁垒”,使其得以规模化应用于主流价位车型。继征程达成千万量产后,未来3-5年,HSD也要达成千万量产目标。

地平线希望通过努力,帮助中国车企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在智能化上的产品竞争力,让中国的车企和特斯拉之间的距离就差一个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