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医后开的第一张方子是在取得执业助理中医师证后,患者是湿疹。我跟史大卓教授学的是中医内科学,没经历过湿疹的病例。但是,记得考助理中医师的时候,考过中医外科学的湿疮,分三个证型。患者当时在外地,给我拍了皮肤的照片、舌苔的照片还有大小便的描述等等。觉得患者的症状属于脾虚湿蕴型,于是就给他开了除湿胃苓汤。没想到患者反馈特别好,湿疹好了,男科的晨勃也好了。患者说比去xx山庄花了200元钱挂号费看的效果都好,关键是我还没看到他人。
也许是第一脚踢出来有效果,我又想到,我学内科的,妇科、儿科、五官科等都不是特别的学过。在门诊出诊,患者可不管你是什么科的,来就诊,难道跟患者说不会看。我于是又想到教材,一个字一个字看,反复地看。目前看来效果都很好,所以抨击教材的那些人,不是蠢就是坏,自己没学明白,怨教材不好,还到处发视频。
从古至今,没有哪个考试能让所有人满意。科举考试、高考等等。我认为,没有反复的考试,就不能深刻地理解教材。而把考试当成考试,临床当成临床,那就不是知行合一。谁愿意走弯路就继续走吧!#国医的精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