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左传# 公元前722年,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公元前711年,桓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这两个时间点,都是说鲁国换了国君。但写法不同,差了“公即位”三个字。 原因是鲁隐公是庶长子,没资格当国君。鲁国非常传统。没资格就是没资格,即便当了国君,也不算即位。那算什么?算摄政,也就是代理国君 有资格当国君的,是出身高贵的鲁桓公。但桓公岁数太小,只能让哥哥隐公摄政。等鲁桓公长大了,隐公要把国君还给桓公。 简单说就是鲁隐公当了一辈子的代理国君。 如果鲁隐公这个国君当久了、当稳了,他可不可以转正? 他当然可以。甚至,都不用亲自出面,就有人要帮他操作这件事。 鲁隐公十一年的时候,大夫羽父就主动请缨,对鲁隐公说:我把你弟弟杀掉,然后让你直接转正怎么样?到时候,你让我当太宰就行。 鲁隐公出身卑微,却很高尚,所以不同意。而且,他还把自己的养老公寓都建好了,马上就要还政桓公。 羽父一看隐公劝不动,立即害怕了,将来你弟弟当上国君知道我要杀他,那还不得杀了我?于是,马上去劝弟弟桓公:你哥当国君当上瘾了,根本不打算还,我把你哥杀掉,然后让你赶紧接班,怎么样? 鲁桓公出身高贵,却一点儿也不高尚,立即同意。于是,隐公被杀、桓公即位。 春秋时代,旧传统行将崩溃、新价值还未确立。所以,大义之下全是这种小人打败君子、卑鄙脚踏高尚的事情。
#一起读左传# 公元前722年,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公元前711年,桓公
盼丹聊历史
2024-01-21 21:27:31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