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政矛盾:“黑船来航”的政治影响 嘉永六年(1853)六月,美国海军准将

恒鼎谈历史 2024-01-13 19:46:58

幕政矛盾:“黑船来航”的政治影响 嘉永六年(1853)六月,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四艘军舰抵达浦贺海岸,要求日本开国。“黑船来航”的主要影响在于给幕府高层带来了两个问题: (1)要不要开国? (2)“要不要开国”这个事到底由谁来定? 围绕第一个问题,一派认为,欧美国家日渐强盛,且在十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中击败清王朝,日本难以独善其身,必须打开国门;另一派以江户时代的显学一一“水户学”倡导的中国儒学为依据,讲求“华夷之辨”,自然认为要排除夷狄,这便形成了“开国”、“攘夷”之分。 至于第二个问题,从江户幕府主政以来,日本大小事务均决于幕府,主流思想自然是集权,不容置喙;然而另一派基于“水户学”的“尊王”思想,认为幕府需得到天皇授权才有正统性,如今大敌当前,幕府不应该再专断所有权力,应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公议”政体一一由此也就产生了“集权”、“公议”之别。 整个幕末与维新历史,既是“开国”与“攘夷”之争,也是“集权”与“公议”之战,两者相辅相成。 幕府为避免战祸波及日本,对外总体采取“开国”态度。嘉永七年(1854)一月,老中首座(相当于首相)阿部正弘代表幕府签订《日美和亲条约》,又在随后的两年之内相继与英国、沙俄、荷兰签订不平等条约。 与此同时,阿部正弘也向“公议”方向做了努力:早在“黑船来航”前后,阿部正弘就打破幕府200 多年惯例,向全国征求退敌良策;《日美和亲条约》签订以后,幕府相继成立讲武所、长崎海军传习所等机构,广泛吸纳西方知识。到安政三年(1856)去世之前,阿部正弘为幕府留下了一个非常主动的改革局面。 但幕府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水户学”发祥地水户藩就力主“攘夷论”——这便为幕府内斗埋下隐患。 弘化四年(1847),幕府“御三卿”一桥家断嗣,幕府要求水户德川家过继一个儿子给一桥家,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当时被称为“一桥英明公庆喜”。水户藩本已位列“御三家”,又因距离较近而长年“定府”( 居住)江户城,对高层政治决策有着很大影响。如今水户德川家又将儿子过继给具有继承权的一桥家,这让幕府中枢,尤其是老中群体极为警惕。 老中位于幕府官僚体系的顶端,将军命令需要以“老中奉书”形式下达给大名,随着德川将军远离政治,老中便因此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幕府260余年历史中出任的145位老中里,有79人出自阿部、酒井、大河内松平等12家谱代大名(从德川家康时代起跟随幕府的家臣),可见,幕府中枢完全由世家垄断。如若水户藩此次借助优势地位推举一位将军,又反对幕府的开国政策的话,则很可能引发人事斗争,由谱代大名把持多年的幕府官僚系统自然会面临挑战。 水户藩支持攘夷,但“攘夷”与“尊皇”密不可分,于是幕府新任老中首座堀田正睦决定主动前往京都,向当时在位的日本第121代天皇——孝明天皇申请诏书。虽然幕府主政的200多年里制定国策从未征求也不必征求天皇同意,但在目前的政治局势下,幕府认为只要天皇承认条约,水户藩便无话可说。 怎知安政五年(1858)三月,堀田正睦刚刚抵达京都,就有88位“堂上家”成员集体到皇宫附近静坐抗议,孝明天皇不敢下达诏书。这次政治事件让幕府大丢颜面,也让“公家”(皇室与公卿的合称 )这个远离高层政治数百年的群体重获生机。幕府的“开国”之策不仅受到体制内拥有巨大权力的雄藩反对,也遭到京都公家的反对,继而引得本就对幕府不满的底层武士纷纷拥戴公家,反对“开国”。 到此为止,幕府高层主张“开国”、“集权”,公家与底层维新志士主张“攘夷”、“公议”,“黑船来航”后的政治对立局面逐步形成。 、#历史#、#日本#

0 阅读:75
恒鼎谈历史

恒鼎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