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回老家过节,我爸忙活半天做了15个菜,奶奶却蹲在角落可怜巴巴啃窝头,姑姑掀桌:妈,您这是病,得治!

我小时候,最怕回老家跟奶奶过节。不是讨厌奶奶,而是她总把好吃的省给我,自己却啃硬邦邦的窝头。“奶奶,你吃点吧!”我把零食

我小时候,最怕回老家跟奶奶过节。

不是讨厌奶奶,而是她总把好吃的省给我,自己却啃硬邦邦的窝头。

“奶奶,你吃点吧!”我把零食递过去,她却摆手:“留给小雅,奶奶不吃!”

我吃着她省下的糖果,心里却像堵了块石头,愧疚得咽不下去。

今年中秋,奶奶又端出窝头,桌上满是爸妈做的好菜,她一口不碰。

姑姑气得掀了桌子:“妈,您这是病,得治!”

01

小时候,我不太愿意回老家跟奶奶一起过节。

这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奶奶,而是她的一些习惯让我心里总觉得怪怪的,像是被什么堵住了。

每次回老家,奶奶都会摆出一桌子好吃的零食,有酥脆的饼干、甜甜的糖果,还有我最爱的巧克力。

我试着把一包刚拆开的薯片递到她面前,笑着说:“奶奶,你也吃点吧,这可好吃了!”

可奶奶总是摆摆手,笑得有点固执:“奶奶年纪大了,牙口不好,这些好东西得留给你们年轻人吃。”

她都那么大年纪了,还省着嘴把好吃的推给我,我要是真吃了,总觉得有点对不起她。

可要是不吃,奶奶又会皱着眉头,嘀咕着:“小雅,你咋不吃?奶奶特意给你留的!”

我把这心里的纠结告诉了爸爸,可他只是拍拍我的肩,语气轻松:“这是奶奶疼你,你得记着她的好,别多想。”

可我就是觉得心里有股说不出的别扭,像是有根刺扎着,拔不出来。

慢慢地,我就开始不太愿意回老家过节了,觉得每次回去都像是欠了奶奶一份人情。

今年中秋节,因为放假时间长,我们全家决定提前回老家,跟奶奶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个节。

出发前,我特意提醒爸爸多买点好吃的和营养品给奶奶,别让她老是舍不得吃。

“咱们得带点好东西,奶奶年纪大了,得吃点好的!”我认真地说。

妈妈摸摸我的头,笑着没说话,只是眼神里带着点复杂的情绪。

爸爸倒是豪爽,直接把车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全是年货,像是过年一样。

“好嘞!”爸爸拍着胸脯说,“今年我工资涨了,咱给奶奶买一堆好吃的,让她乐呵乐呵!”

到了老家,年货一件件搬进奶奶家的小院子,邻居们都跑来看热闹,院子里挤满了人。

他们先是夸我八个月大的弟弟小乐长得白白胖胖,可爱得像个小福娃。

接着又夸我爸在城里混得不错,舍得买这么多好东西回来孝敬老人。

“你们家老太太真不容易,一个人把你和你妹妹拉扯大,苦日子都熬过来了。”一个邻居大婶感叹道。

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脸上满是骄傲和满足的光彩。

我高兴地跑过去,拉着奶奶的手说:“奶奶,我给你带了好多好吃的零食!”

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终于不用再“抢”奶奶的零食了,心里轻松了不少。

我特意挑了些软糯的点心给她看,有松软的蛋糕、酥脆的核桃酥,特别适合她不太好的牙口。

可我刚打开一盒奶黄酥,奶奶就轻轻拍了拍我的手,笑眯眯地说:“小雅,这些奶奶不吃,全留给你。”

我愣住了,心想这么多零食,干嘛非得省着不吃啊?

我刚想开口问,她已经从妈妈怀里接过小乐,乐呵呵地走进屋里,嘴里哼着小曲儿。

她从柜子里翻出一堆别人送的过期糖果和饼干,往小乐手里塞,嘴里念叨:“瞧奶奶多疼你,长大可得孝顺奶奶啊!”

妈妈赶紧拦住她,耐心地解释:“妈,小乐还小,不能吃这些,容易坏肚子。”

可奶奶像是没听见,固执地把一颗糖塞到小乐手里,笑得更开心了。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奶奶也是这样硬把零食塞到我手里,眼神里满是疼爱。

从中秋节第一天开始,我再也没碰过那些零食。

奶奶说这些都是她一口不吃,全留给我的好东西。

我要是吃了,就好像让她跟我一起受苦,感觉自己特别自私。

可我还是个孩子,每次看到桌上摆的那些零食,总是忍不住咽口水,毕竟那些都是我精心挑的。

我以为自己藏得挺好,可妈妈早就看在眼里。

她没多说什么,只是有一天悄悄拉我去了镇上的小超市。

妈妈给我买了一堆好吃的,有我爱吃的薯片,还有城里才有的进口巧克力。

我惊喜地发现,镇上的小超市居然也有城里流行的零食款式,包装花花绿绿的,看着就让人开心。

我一边小口吃着薯片,妈妈一边说:“小雅,你奶奶其实每月有六千块的退休金,我们还额外给她一千五。”

“她想吃什么完全买得起,根本不用省得那么狠。”

“七千五的收入,在咱们这小地方都能过得很好了。”

“她不吃零食,不是因为你吃了她就没得吃,是她一辈子节俭惯了,改不了。”

我愣住了,真的吗?奶奶没吃上好东西,真不是因为我?

“要是不信,你可以自己观察观察。”妈妈笑着拍拍我的肩,眼神温柔。

我开始留心观察,果然跟妈妈说的一样。

妈妈给奶奶买了一套新毛衣和一双软底鞋,可奶奶却把它们塞进衣柜深处,舍不得穿。

“给我买这些干啥?我都这把年纪了,穿啥不是穿?”奶奶嘀咕着。

“省下这钱,给小雅买件漂亮衣服多好?”

“再说,我这旧衣服还没破,能穿!”她指着身上那件补了又补的棉袄说。

不管妈妈怎么劝,说旧衣服不暖和了,奶奶就是不肯换新的。

我偷偷瞄了眼她的衣柜,里面还叠着好几件没拆标签的新衣服,全是爸妈买的。

02

家里秋天收的红薯,奶奶从地窖里搬出来,午饭时煮了一大锅红薯粥。

我们吃着炒菜配米饭,她却只端着红薯粥,筷子一次没伸向菜盘子。

我忍不住问:“奶奶,红薯粥好喝吗?”

“好喝啥!”奶奶撇撇嘴,“天天吃这东西,早就腻了。”

既然腻了,为啥还吃?

“不能浪费啊!”奶奶叹了口气,“我不吃,谁吃?总不能让你们吃这粗粮吧?”

“我这老骨头,随便吃点就行,好东西得留给你们!”她说着,眼神里透着股倔强。

我不明白,地窖的红薯放着也不会坏,为啥非得现在吃。

也不懂,爸爸炒了满满一桌子菜,够我们一家六口吃,奶奶为啥一口不碰,说要留给我们。

妈妈用胳膊肘碰了碰爸爸,瞪了他一眼,像是在责怪他没劝奶奶。

可当我看过去时,妈妈却笑着说:“小雅,吃吧!今天你爸做了你最爱的糖醋排骨!”

我确实爱吃糖醋排骨,酸甜的味道每次都能让我多吃一碗饭。

可看着奶奶低头喝红薯粥的样子,我怎么也吃不出滋味,筷子像有千斤重。

我们家是两层小楼,奶奶腿脚不好,上下楼费劲,就住在一楼的小房间。

那天夜里,我半夜醒来,听到爸妈在二楼小声吵架,声音压得低低的。

“你能不能跟你妈说说,别老这样了?家里又不缺吃的,她至于省成这样吗?”妈妈的声音带着气。

“你没看小雅连零食都不敢吃了?她心里多难受!”妈妈的语气更急了。

“你想多了吧?”爸爸低声回道,“我妈就这样,一辈子省惯了,都是为了我们好。”

“小雅觉得愧疚?她奶奶是疼她才这样的,小孩愧疚啥?”爸爸的语气有点不耐烦。

“你就知道护着你妈!”妈妈更生气了,“我每天操心,你倒是一点不急,算了,我不管了!”

第二天早上,爸妈又像没事人一样,笑着给我夹菜,气氛融洽得像昨晚的争吵没发生过。

中秋节期间,镇上热闹得像过年,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街上还有舞狮表演。

亲戚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逗着刚会咿呀学语的小乐咯咯笑,家里热闹得像个大集市。

爸妈忙着打扫院子、准备聚会饭菜,我这个小孩只能帮着擦擦桌子,干点小活。

我每天中午睡得迷迷糊糊,醒来就是新的一天,日子过得快得像流水。

中秋第三天,家庭聚会终于到了,家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那天晚上,外面烟花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电视里放着中秋晚会,主持人穿着华丽的礼服,笑容满面。

爸妈把十五道菜一道道端上大圆桌,寓意团圆美满,桌上摆得满满当当。

有爸爸亲手炖的红烧牛腩,香气浓郁;清蒸鲈鱼,鲜嫩得筷子一碰就散开;糖醋排骨酸甜可口,让人流口水。

还有一盘桂花糕,是奶奶年轻时的最爱,妈妈特意摆在她面前。

妈妈拿出一瓶橙汁,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笑着说:“来,咱一家人举杯,祝中秋快乐!”

可就在她倒好饮料时,奶奶突然站了起来,端着个粗粮窝头,蘸了点酱汁,语气坚定:“你们吃吧,我吃这个就行!”

妈妈的手顿了一下,杯子差点没拿稳,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爸爸赶紧开口:“妈,中秋节吃窝头算啥?这么多好菜,你吃点吧!”

“瞧,这还有你最爱的桂花糕呢!”爸爸指着桌上的点心,试图缓和气氛。

妈妈也挤出笑容劝道:“是啊,妈,节日里吃窝头,我们吃好的都不香了。”

“哪有让老人吃窝头的道理!”妈妈的语气里带着点无奈。

“你们快吃!”奶奶咬了一口窝头,固执地说,“我就爱吃这个,饮料留给小雅!”

可我分明记得,前几天她买窝头时还抱怨这东西又硬又没味道。

03

餐桌上的气氛一下冷得像掉进冰窟窿。

妈妈的脸色明显不好看,但她忍着没发作,只是低头给小乐喂饭。

我夹着排骨的筷子,停在半空,放下也不是,继续夹也不是。

妈妈往我碗里夹了几块牛腩,语气尽量平静:“小雅,吃吧,多吃点补身体,你奶奶就爱吃窝头。”

我听得出她话里的讽刺,可奶奶像是没察觉,笑着说:“对!别跟小雅抢好吃的!”

“啪!”一声巨响,桌子被重重一拍,震得碗筷都跳了一下。

姑姑猛地站了起来,气得把一盘鱼掀翻,鱼汤洒了一地,腥味弥漫。

“妈,你这是有病,得治!”姑姑的声音都在抖,气得脸都红了。

“家里菜多得吃不完,你非要蹲角落啃窝头,至于吗?”她指着地上的鱼,语气更重了。

全家人都愣住了,空气像是凝固了,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

妈妈的脸色更沉了,低头不说话,爸爸揉着额头,像是头疼得厉害。

我夹着排骨的手僵在半空,心跳得像擂鼓,脑子里乱糟糟的。

奶奶愣了几秒,筷子往桌上一扔,气呼呼地说:“你们吃吧!我吃窝头碍着谁了?”

她起身回了房间,门“砰”地关上,震得我心一颤。

爸爸叹了口气,默默蹲下收拾地上的鱼汤,动作慢得像在拖时间。

妈妈拍拍我的肩,声音低沉:“小雅,别多想,大人的事跟你没关系。”

可我怎么能不想?奶奶从我们到家就背着一大袋玉米面,天天啃窝头,把好吃的都省给我们。

可她省得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好受,这到底是为了啥?

那天晚上,家里没再聚在一起吃饭,菜凉了也没人动。

爸妈带着小乐回了房间,我一个人坐在客厅,盯着电视里的晚会发呆。

第二天,亲戚们陆陆续续来家里拜访,可奶奶一直躺在床上,门紧闭着。

爸妈早上出去走亲戚,中午回来忙着给亲戚做饭,厨房里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可每次饭做好,叫奶奶吃饭,她都不吭声,像跟我们较劲。

“让她歇着吧。”爸爸低声说,语气里满是无奈。

我看着桌上的菜,心里空荡荡的,像少了点什么。

奶奶这是跟我们冷战了?她到底在想啥?

中秋节的热闹像泡沫,散得一干二净,家里冷得像没人住的空屋。

我攥着筷子,盯着桌上的牛腩,脑子里全是奶奶蹲在角落啃窝头的画面。

初五的下午,亲戚们渐渐少了。

我忍不住敲了敲奶奶的门,小声喊:“奶奶,你出来吃点吧,桌上还有你喜欢的桂花糕!”

里面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回应,安静得让我心里发慌。

妈妈端着一盘热好的菜,站在门口叹气:“小雅,别喊了,她不想出来,咱们劝也没用。”

爸爸坐在客厅,盯着电视里循环播放的中秋晚会回放,眼神空洞,手里的茶杯握得紧紧的。

我心里憋得难受,这中秋节过得一点都不开心,家里的气氛比外面的秋风还冷。

姑姑昨天掀桌后就回了自己家,临走前甩下一句:“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我管不了这老太太了!”

她的话像根刺,扎在每个人心上,谁也没提,可谁都忘不了。

我偷偷瞥了妈妈一眼,她低头哄小乐,眉头紧锁,像在压着什么心事。

我突然好想做点什么,让家里恢复点往日的温暖,可脑子里乱得像一团麻,完全没头绪。

04

初六的清晨,阳光洒进院子,可家里还是冷清得让人心慌。

爸爸终于憋不住了,敲开奶奶的门,语气硬邦邦的:“妈,明天中秋就结束了,咱们得好好谈谈,不能老这样!”

奶奶坐在床边,低头捏着她那件补了好几块的旧棉袄,头也没抬:“谈啥?我一个老太婆,有啥好谈的?”

“你别老吃窝头,省这省那的!”爸爸的声音带着急躁,“家里又不缺吃的,你这样让小雅多难受?她连零食都不敢吃了!”

奶奶猛地抬起头,眼睛红得吓人:“我省点给小雅,碍着谁了?你们现在嫌我丢人,是不是?”

“我没嫌你!”爸爸的声音高了起来,嗓子有些沙哑,“可你这样,邻居们都说我虐待你,连口好饭都不给你吃!”

奶奶冷笑一声,语气尖锐:“那是你没本事,让别人嚼舌根,还怪我!”

这话像把刀,捅进爸爸的心窝,他愣在原地,嘴唇动了动,最终没说出话。

我躲在门边偷听,心跳得像擂鼓,觉得这场争吵把家里最后一点温馨都撕碎了。

我攥紧拳头,想冲进去说点什么,可腿像灌了铅,动不了。

中午吃饭时,妈妈特意把一碗桂花糕端到奶奶房间,声音轻得像哄小孩:“妈,起来吃点吧,这糕是你最喜欢的,我特意热了。”

奶奶只是摆摆手,语气冷淡:“放那儿吧,我待会儿吃。”

妈妈没再劝,默默退出来,关门时我听见她嘀咕:“这日子没法过了,迟早得把人逼疯。”

我溜进厨房,看到桌上还放着奶奶的窝头,旁边是她从地窖翻出来的玉米面袋子,已经用了一大半。

这些天,奶奶几乎没吃别的,就靠这粗粮填肚子,筷子一次没伸向桌上的菜。

我突然想起妈妈的话,奶奶每月有六千块退休金,还有爸妈给的一千五,她根本不缺钱。

可她为啥非要过得这么苦,宁愿啃窝头也不碰好菜?

我跑回房间,翻出自己的压岁钱,想着买点奶奶爱吃的东西,让她开心点。

可一想到她可能会把这些又省下来给我,我的手缩了回去,心里的无力感像潮水涌上来。

那天晚上,姑姑突然回了老家,拎着一堆营养品和水果,风风火火地闯进门。

“小雅,你爸妈呢?快叫他们下来!”她一进屋就嚷嚷,语气急得像要出大事。

“在楼上。”我指了指楼梯,心跳得有点快,觉得她这次回来不简单。

姑姑没多说,径直上楼找爸妈,门一关,三人嘀嘀咕咕说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