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铁原阻击战,彭老总命蔡长元以死抗敌,谁知蔡长元转头下令“全军解散”,可最后他却出色完成任务。 1951年4月,朝鲜战场上的战火再次燃起,此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面临极大的压力,志愿军部队深入敌后,战线拉得太长,补给严重不足,一线将士已是弹尽粮绝。
美军指挥官李奇微正在快速收缩战线,企图合围志愿军主力,彭德怀意识到,前线3个兵团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必须立即后撤。
然而就在这时,联合国军抓住时机发动反击,直接瞄准了志愿军的后勤要地——铁原,这里不仅是通往前线的交通枢纽,也连接着通向中国的铁路,一旦失守,志愿军的北撤之路就会被完全切断,彭德怀深知形势危急,立即命令63军军长傅崇碧率部坚守铁原,为大部队争取撤退时间。 傅崇碧明确自己面前的难题:63军有2.4万人,而敌军竟达5.7万之众,三天之内,还要构筑完善的野战工事,否则在敌军的炮火密集下根本无法支撑,他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189师师长蔡长元,命令他死守三天,以争取修筑工事的时间。
蔡长元身经百战,深知依靠正面硬碰硬,根本无力支撑三天,他在焦灼之际,做出了一个军事史上从未有过的决定:将189师就地解散!将手下两万余名战士,分散隐藏在周围二十五公里范围的山林地形中,以班排为单位建立上百个简易阵地,进行三天的游击战。
此举出乎李奇微的意料,他料想过中国军队的各种防御战术,却丝毫没有想到他们会采取如此激进的做法,这简直是以卵击石,将宝贵的生命浪费于毫无意义的牺牲!但事实证明,他低估了这支军队的战斗意志。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美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那些简陋的小阵地很快就在密集的炮火中被摧毁,但随之又会有新的小队从侧翼或后方发动伏击,敌军连续不断付出巨大伤亡,却始终无法抵达铁原,只能在这近在咫尺的区区二十公里内苦苦蹒跚。
而在中国军队那里,随着一个个小队牺牲,战场上弥漫着一种凝重而又坚定的气氛,他们深知自己注定要为国捐躯,却没有一人临阵退缩,正因为有了这无与伦比的决心和勇气,他们才能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骄傲地守住了三天。 最终,63军如愿以偿,完成了防线工事的修筑,三天后他们依托阵地成功阻击美军,并守住铁原长达半个月之久,为志愿军主力争取了宝贵的北撤时间,而189师的士兵也永远留在了战友和国人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铁原阻击战彰显了中国军人的英勇与牺牲,他们并不依靠任何神迹,只有民族与精神赋予的力量,正如人们所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189师用自己的行动和热血,谱写了这一不朽的传奇。
冷雨敲窗心夜无眠
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63军万岁!